13岁女孩偷家里70万约画,未成年人消费行为该如何规范

2021-04-09 22:43:44 作者: 13岁女孩偷

商家正确引导消费

当未成年人独自购买手机等贵重物品时,经营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未成年人正确消费,特别是当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前来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审视购买人的消费行为是否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网络平台完善消费机制

各大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平台要完善消费机制,强化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和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利用实名认证、电话短信验证等形式,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进行约束管理。

原标题:《触目惊心!13岁女孩偷家里70万约画,注意未成年人不当消费》

不仅仅是因“熊孩子”

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而导致盲目大额消费

还有由于未成年人

判断是非、抵制诱惑能力不强

被不法分子欺骗

而造成经济损失

01

充值返利

福建晋江的黄同学,上网课间隙在某群里看到“10倍返利”的广告,便扫码支付,岂料随后又被告知充值满一定金额才可返现,黄同学用父亲的手机扫码支付10次,共被骗16.45万元。

02

游戏皮肤

在校初中生小张,今年15岁。小张在某网络平台看“吃鸡”游戏视频时,有个陌生人加她为好友。之后,对方问小张要不要买“吃鸡”游戏皮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张把价格从300元还到了150元,然后就通过支付宝转了150元给对方。转完之后,对方就把小张拉成黑名单了,小张这才发觉不对,当晚在家长陪同下到派出所报案。

03

粉丝见面

网课期间,初一学生小王在QQ上看到一则广告,称交400元就可以参加某明星的粉丝会,参与到活动中既可以享受与该明星现场见面的福利,交的会员费还可以双倍返还。小王随即与对方取得联系,通过微信转给对方400元。之后,对方却称小王转的钱没有备注,需要备注才能参加活动。小王按照对方要求备注后再转了400元,这时对方称小王已经错过了活动时间,要再交500元才可以参与活动,收到钱后会把之前的钱一并返还。小王只能硬着头皮再转了500元。第二天,小王联系对方询问活动进度时发现,对方已经将他拉黑。

充值返利 兼职刷单

游戏代练 粉丝见面

微信换零钱

……

遇到这类相关信息

一定要加强警惕

谨防未成年人消费诈骗!

如果“熊孩子”已经消费造成了损失

监护人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