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试图回答:乡村的经济和文化哪个重要

2021-04-10 14:38:02 作者: 《暖夏》试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作家王松的长篇小说《暖夏》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小说渗透出的是新时代的乡村气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乡村和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暖夏》的故事发生在当下。在天津和唐山之间,有一条“煤河”,当年是从开滦往天津运煤的水道。煤河有一条支流,叫“梅姑河”。梅姑河畔有一个叫金家坑的村庄。河流从村庄中间经过,把金家坑一分为二,南岸的叫南金家坑,岸北的叫北金家坑。

北金家坑的村长叫张少山。南金家坑的村长叫金永年。南金坑这几年靠养猪,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只是没有文艺人才。北金坑文艺人才很多,但就是“穷乐呵儿”,经济起不来。一次在镇里开村长联席会,镇长故意用激将法,让张少山和金永年“打赌”,两年之后见分晓,看哪个村的日子过得好。故事就这样展开了。两人打赌的最后结果是,北金坑和南金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和文化一起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王松是一个几乎命里注定的写小说的人,他特别关注故事,因为他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王松写这两个村庄故事,我们把它放在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乡村书写中来看,就能够看到一种新的力量或者一种新的方向感正在产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小说以一种好看的故事来表现乡村的变化,不仅写到脱贫,还涉及到乡村治理,乡村的体制的建设、探索和发展。《暖夏》立足于脱贫攻坚,又超越了脱贫攻坚,在某种意义上是乡村写作的一种新突破、新进取,具有非常丰富和浑厚的底蕴。

王松

王松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回到年轻时插队的地方挂职,深入生活。“正是这次挂职,让我对插队时的经历又有一个新的认识。我觉得是我和我过去的插队经历和解了,找到了一个新的讲故事的腔调,也找到了一个写作的新矿层——天津文化。”

王松,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曾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红汞》《红风筝》《红梅花儿开》等大量中、短篇小说,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烟火》《寻爱记》《爷的荣誉》等及个人作品集数十种。

王松,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曾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红汞》《红风筝》《红梅花儿开》等大量中、短篇小说,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烟火》《寻爱记》《爷的荣誉》等及个人作品集数十种。【责任编辑: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