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个时刻,翟志刚说,那只是一次感应器的误报。我们其实还好,舱内如果已经抽了真空,那火又怎么会燃烧?但是地面指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紧张坏了,谁都没有出舱经验。这对大家的心理都是考验。
事实证明,轨道舱火灾的警报只是一场虚惊。
而翟志刚如愿“飘”出了飞行器!
“面对浩渺的宇宙,你是不是被广阔的景象震撼,是不是觉得很浪漫?还是感受到宇宙的凶险,让人恐惧和紧张?”
面对记者的好奇心,翟志刚笑了:“我是在执行任务,出舱后是一步紧接着一步,一环紧扣着一环,没有时间抒发骄傲自豪的情绪,也来不及紧张害怕。”
在舱外,很多个摄像头同时对着翟志刚,历史时刻就这样开始。正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身穿中国航天员中心研制的航天服,翟志刚浮出舱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手中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被新闻媒体称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这次出舱活动的意义非常重大——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这么巨大的成就,回到返回舱是否松了一口气?”记者问。他回答:在我们中国航天员看来,只要返回舱没有成功在四子王旗的沙漠上平安落地,任务就不算成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松。所以飞行手册上安排了就餐时间,但“由于工作紧张,3天的飞行中,我们只吃了两次加热食品”。
“神七”任务结束后,翟志刚成了一名公众人物,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等待
翟志刚的人生充满了等待。
第一阶段,1966年出生的他是一个农村家庭6个孩子中的老小,生活非常艰苦。直到考上飞行学院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之前,他一直在做飞行之梦。
第二阶段,1998年他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到2008年一飞冲天,他整整等了10年。其间,他与首飞任务失之交臂,竞争神六乘组又失败了。“作为一个航天员,飞与不飞,是有本质区别的!”失败告诉他:竞争选拔太严酷了。前面你无论多优秀,面对新的选拔你都是零。必须从零开始拼命!
“神七”任务要进行空间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更高。根据出舱任务特点,航天员中心新增了3个地面大型训练设备:模拟失重水槽、低压舱和出舱程序模拟器。在模拟失重水槽里,航天员身着水下训练服,在10米深的水下进行模拟失重训练。一次训练长达3-4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浮上水面,都累得几乎虚脱,训练服里积满了汗水,体重一下子骤减好几斤,吃饭时拿筷子都感到困难。
不能出错,如果训练中一次失误还有机会,错了两次肯定就被淘汰了!
在食物链顶端的猛虎,一旦发动就迅雷烈风务求一招致命。而它更多时候动作最小,声音最轻,捕食前也最有耐心,可以很长时间地埋伏、守候。航天员这个群体也是。其职业特点,早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古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人类最优秀的代表,他们上天之时,万众瞩目,是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象征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他们声望达到巅峰。但时间很短,他们很快回到半径一公里的北京航天城,静默、训练、等待下一次出征。
翟志刚从2008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后,已经等待了13年,仍在积极准备再次飞天。这是他等待的第三个阶段。
心胜
“作为一个航天员,什么是最大的挑战?”
翟志刚认为,自己做航天员的第一个10年是奋斗的10年,想事不多,就是要飞天,强烈地希望进入太空执行任务!而第二个10年才是真正的考验。
但时隔13年,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若想再次进入太空,翟志刚必须迎接更大的挑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表示:神舟七号完成了第一次出舱活动。在未来试验核心舱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对出舱活动技术进行验证,也正在研发新一代的舱外服。我们将在这个阶段由航天员进行一些舱外建造的任务,当然包括今后在轨的升级,包括多种科学实验设施,舱外设备的安装维护升级维修等,航天员都将大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