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曼古乔,本名周雪凤,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以一颗纯粹的心,爱最热爱的文字;执一支真诚的笔,写最温暖的故事。文章散见《语文世界》《语林》《散文诗世界》《山东散文》《夹金山》《陕西工人报》《浙江工人日报》《楚天都市报》《团结报》近三十家纸媒,部分文字发表在现代散文网、青年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络平台。青年作家网、《语林》杂志签约作家,诗歌中国、四川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参与散文合集《梦想的力量》。
“好久不见”。
一个朋友打来电话。
忙忙碌碌中,又站在了一个春天的末尾,转眼好久不见,我们又陌生了几个春秋。
朋友说,她在杂志上读到了我的文字,兴奋地告诉周围的人,“那是我同学”。听到这里,我莫名有些感动,也有一些温暖停留在心间。
我们上中学的情景在脑海里泛起涟漪,漾开了久远的记忆之河。那时,我们就开始写文,“曼古乔”这个笔名也是始于上中学时。记得当时老师在讲阅读,我和同桌说起故事里的主角的名字怎么那么好听,于是就把阅读文章里的人物的姓和名,各凑了一个笔名。后来发现它简单又独一无二,一用就是很多年,它有时光的痕迹,不愿轻易更改。
那时的我们特别热衷于作文比赛,热衷于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出现在学校每一期文苑刊物上。也许,这就是文字需要的仪式感吧,它在我心里慎重又充满了敬畏。
我最喜欢坐在靠窗的座位,为了捕获窗外最美的画面。后来也证实,透过明亮的窗户,那些校园的纯粹景致,给我带去了无限的想象和思绪。少年不知愁滋味,拼凑文字强说愁,好些同学喜欢把自己原创的歌词和诗,写在纸条上传阅,其实就是些好词佳句吧,但我们就是这么自我感觉良好从不怕人笑话。那些纯粹是因为热爱,不由自主地愿意去写。
岁月悠悠,所谓的出自自己笔下的好词佳句,所谓的只能自我欣赏的不成文的段落以及只能给前后左右的同桌欣赏的诗与歌词,也都成了青春记忆里远去的符号。
可是有一件事,是我一定要提的,那就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张妙华老师,他对我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我曾说过,好作文都出在考场里,这是真的。几乎每次语文考试上我的作文,都被张老师分享给了办公室的语文老师们拿到班上当范文读,或者拿到校刊上去发表,这无形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记得有天上午,我们正在上课,他从走廊的窗户里把一本杂志和二十元钱稿费通过同学传递给我,据说同学们当时也是羡慕得很呀。原来,他把我的作文投到了杂志社。
大学的语文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讲的四大名著让人捧腹大笑,尤其写得一首好诗词,他曾把我的名字写在了诗里。一个如此风雅、幽默又可爱的“王村人”。
语文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关于我常年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也是小学教我语文的龙丽华老师教的,一直维持到至今。忙碌时也忘记了抄写,但看到好的句子,不由自主地想记录下来,便会随手保存在手机的备忘录里。
“有输入才有输出”,香红老师说。她常常强调我们摘抄经典,经典永不过时。喜欢的文章,我便一整篇摘抄,慢慢地把文章的机构梳理清楚,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依然是摘抄积累,让人获益匪浅。她是一个耐心温柔的作文老师,每次修改作文指出的问题都是一针见血,让人恍然大悟。她讲的同一个主题,我会重复去听,也许有人会觉得重复没有意思,可是每一次我都感觉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收获。你相信吗?重复的力量是强大的,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大学里,学校的征文比赛从来没有落下,加入文学社、担任通讯员、做网络文学平台的编辑,写幼稚的校园言情小说,与文字有关的事,通通都去尝试,那时总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课余时间拿出来去思考,成文字。
记得校庆时,参加联合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文章当时还被刊登在了当地报纸上,“王村人”高兴地对我说,“你的文章登报啦,这是一百块钱稿费”。我转身给班上每个人订了一份奶茶,分享文字,分享收获,也致敬热爱文字的我们。毕业晚会上全班同学排练的诗朗诵节目《因为有你》也是出自于我的笔。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排练,直到站在台上演出,文字和记录我们青葱岁月的照片,让节目如此精彩也有温度,据说班主任坐在台下,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想想,文字是可以致敬青春、温暖人心的。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厚爱,让一颗文学的种子默默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