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鲁勇:五大倡议全面加速“数字湖北”建设

2021-04-21 22:35:17 作者: 华为鲁勇:五

同时,华为也希望在去年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武汉云”协议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把武汉厅、局和各个行业的数据全面打通,将数据保存在更安全的云上,让“武汉云”大数据发挥效果,结合联接和人工智能技术,携手共建,将“武汉云”打造成全国示范标杆,赋能湖北更多地市把云产业做大、做强。

第二,助力打造中部产业创新高地。

2020年10月,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区启动建设,当时武汉市领导给华为提出要求,要拿出华为速度,拿出武汉速度,拿出湖北速度。虽然武汉是牌照拿得最晚的城市,但是武汉要在全国做到最快,如今武汉做到了。同时,在2020年11月,中国首届“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召开,这都是发展机遇。

2021年2月,湖北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湖北正在加快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光芯屏端网”产业新增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华为认为在争创“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打造全光产业全国示范省、示范市,争创首家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车路协同,助力交通强省等领域,华为与合作伙伴有技术、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将持续助力湖北打造中部产业新高地。

第三,加快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

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提出国有企业需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引领和带动我国经济在这轮转型变革中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而湖北在汽车、光电子信息、制药、发电、石化、视频等行业有长期的积累和优势,也诞生了东风汽车、长飞、九州通、葛洲坝集团等龙头企业。

华为认为,一方面推动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形成行业标杆,带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将经验和方法固化下来,形成能力外溢,反过来会给龙头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机会与转型机会。

第四,统筹规划,绿色发展。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北等23个省(市)明确提出要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

一直以来,华为公司在电力电子领域耕耘多年,其中全国光伏市场占比最高的厂家就是华为。结合华为的技术和能力,华为一直在思考如何助力湖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数据中心、光伏、储能”助力“零碳湖北”快速发展。例如打造PUE≤1.3的低功耗绿色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屋顶空间,打造零碳能源的“行业绿电”,实现光伏和产能的结合;推进家庭绿电24小时使用,开启用电新时代,零能耗,免市电。而这都是华为和湖北统筹规划绿色发展的重点所在。

我举个小小的例子。以湖北未来需要部署22万个服务器机架为例,每个机架平均3KW电量,一年是57亿千瓦时。如果每个数据中心采用新技术,实现每年降低10%的用电量,对应碳排放量约为55万吨,相当于近3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这将有助于湖北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零碳排放示范区。

第五,围绕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聚集全产业链生态,打造“懂行”的价值共同体。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离不开行业“Know-How”人才,离不开在座的伙伴和客户。

怎么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找到“懂行”的人,找到真正既懂行业、又懂信息产业技术的联合体和共同体。在这里,核心是人才。而湖北有着突出的高校、科研优势,整个湖北的教育体系非常好。我在此倡议,围绕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湖北发展需求,通过湖北人才生态的“支点”,撬动数字化转型能力型生态发展。能力型生态的扩张诉求又会进一步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聚集数字化转型的全产业链生态,真正打造价值链生态,进而引领湖北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

站在华为的角度,我们也提出几个小的目标,包括到2021年底,与湖北高校建立形成超过40个ICT学院,6个鲲鹏产业学院,逐步与湖北7大科研实验室展开技术合作,驱动全产业链生态提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