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9日报道: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办的校长论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5月7日至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国内外知名学者、教育部门决策者、国际组织代表人士、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等齐聚沪上,共同探讨校长群体的专业状态、生活状态以及校长获得的支持条件。
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对于如何做一名好校长,从热门电视剧《小舍得》出发,提出校长是学校精神家园的奠基者、守护者和践行者。贾炜指出,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是一个教育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的教育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教育时代。什么是教育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学区房的问题、培育市场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问题,都是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又和社会教育问题相交织。我们怎样来引领社会为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我们到底能够做哪些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
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教育,校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把学校办好。“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是让师生心有所归的精神家园,不该是知识传授的加工厂,更不是应付考试的训练场。”贾炜表示,现在环境在变化,我们的孩子也在变化,而且孩子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可以说这些在孩子心里孕育了很久,现在他们是需要一种释放。
贾炜举例自己曾遇到一位读初二的男生,聊天时他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的妈妈有博士学历,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这个男生回答知道。而当天问起,是否知道爸爸的生日时,这位男生回答说不知道。原来这个男生和父亲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孩子说,我认为你们成人语言中叛逆期这个说法是对我们孩子最大的误解,你们说我们是叛逆者,我在我父亲的心中是一个罪恶。
这位男生告诉贾炜,他认为当妈妈不在家,而只有爸爸在家是,“这个家对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见到父亲先前还在对自己凶神恶煞,一接电话又马上喜形于色时,认为父亲非常虚伪。贾炜则告诉这个孩子:“我说这不是爸爸的虚伪,是男人的弹性。”每当这个男生对学校的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父亲都会批评他“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好好读书。”这让这位男生觉得,在这个家庭里面缺少表达的机会。“他对母亲非常尊重,他说母亲是他最敬重也最愿意听他讲话的人。”贾炜在结束是对这位男生表示这次谈话很有意义,然而这位男生却回答:“很有意义,但是没有分数,我要补课去了。”
“你可以看到这些孩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就有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家庭观念的思考,对于父母亲的思考。”贾炜感慨道,“我们能够回答人性中最大的误解到底是什么,可能还不能满足这些孩子的需求。”
贾炜在分享案例后指出,校长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我们要把学校的精神家园建立起来,因为孩子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对于人格上的尊重,对于心灵的呵护已经成为学校很重要的精神需求。
“校长首先是一个人文的关怀者,应该流淌着对每一位师生生命尊重的热血,包含着成就每一位人生出彩热情,我们校长应该是精神家园的奠基者和守护者。”所谓奠基者,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成为学校处理所有事物的原则和标尺的时候,学校的精神文化的基石就可以搭好。“这样的一种基石不是长在嘴上,应该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例如刚入托的小朋友总是要哭三个小时,中午睡觉吵吵闹闹睡不好,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贾炜介绍,曾有一位园长告诉他自己做过一个实验,如果这个孩子中午睡觉盖的是自己平常的被子就睡得比较安稳,如果是统一配发的被子就会很不踏实。因为他平时睡觉的被子有他的味道,满足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在这个幼儿园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被子都是不一样,背后可以折射出我们的园长懂孩子,他知道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源头,从根子上了解了孩子为什么睡不好,就是很具体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