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冶金工程新技术 育高素质冶金人才 ——昆明理工大学微波冶金研究发展纪实

2021-05-11 16:08:46 作者: 创冶金工程新

在非常规冶金创新研究的成果展厅中,记者发现,部分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展柜中,其中一些还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评述。国际微波冶金协会(IMPI)执行主席Gonzalez曾公开评价过由彭金辉院士领导的非常规冶金团队“实现了冶金工业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微波冶金工程化应用的先驱”。

微波高温动态连续焙烧装备。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微波能应用方面,该团队研发出不少创新成果。如发明多源大功率微波反应腔分布耦合技术,实现兆瓦级高功率和大型微波谐振腔集成;应用于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高端装备制造被评鉴为“具有首创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正是由于微波冶金新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出口到西班牙、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了冶金、化工、能源等行业的装备水平,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国际科技竞争力。从理论到实验: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多年来,冶能学院始终坚持这十二字人才培养方针,形成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备创新意识。

“轰隆轰隆……”机器作业的声音不断在微波冶金工程化实验室(也称“中试实验室”或“中试车间”)响起。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在微波冶金“车间式”实验室中,几名学生身着白大褂在设备旁记录数据,时不时交头接耳讨论问题,随即又低下头盯着仪器,亦或是专注地盯着“刚出炉”的数据,认真思考。据实验室教师李鑫培介绍:“中试车间是将实验规模扩大,以往在实验室里只能进行小样品实验操作,如今车间内实验量达几百公斤,设备接近企业的生产线,更与企业生产接轨。”

非常规冶金创新团队成员正在做实验。供图

不仅是课题实验,学生同样会到实验室中进行理论验证试验。冶能学院副院长谢克强表示:“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验教学同样重要,学院要求学生从本科阶段起就进入实验室,使用各类仪器设备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

记者发现,几个实验室的布局如工厂的车间,仪器设备、原材料、实验样品等一应俱全,供学生开展各项基础性研究。也正是在这一台台仪器设备旁,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动手实验,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提升,新技术得以创新研发。

“国际化”是冶能学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许磊教授介绍:“微波冶金团队大部分教师都有出国留学深造交流的经历,每年都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少量的本科生获得出国交流或联合培养的机会。”

据统计,团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科研人员、知名学者,培养博士、硕士217名,其中外籍博士后4人、博士3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冶金行业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不仅是微波冶金学科方向,整个冶能学院的冶金工程专业要求每一位学生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培养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确保学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以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回馈社会:微波能应用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

微波能应用如何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甚至走向国际?瞄准科研成果转化这一关键方向,非常规冶金创新团队已结出累累硕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微波焙烧提质改性关键技术利用廉价的原料制备高品质人造金红石,替代国外进口天然金红石产品;低端钛冶金物料向特种焊接材料高品质原材料的清洁转化技术产品用于西气东输等工程中,降低了成本,打破了高端特种焊材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此外,微波冶金技术紧跟核工业发展战略需求,对核原料提取过程中铀化学浓缩物的煅烧开展原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