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乘风破浪”而来的帆板金牌,背后凝结着他们提前2年的努力

2021-08-03 22:41:49 作者: 这枚“乘风破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8月3日报道: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卢云秀夺得女子帆板RS:X级冠军,为中国队赢得了第20枚金牌。日前,复旦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的感谢信,感谢复旦大学在本次奥运周期内对国家帆船帆板队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原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科学与工程系高级实验师朱谦带领科研团队在本届奥运会期间一直进行着技术保障工作。朱谦团队在2019年7月和8月,即2020年奥运会正式开赛前1年就到达日本神奈川藤泽市江之岛的比赛现场进行实地勘察。“那两个月我们天天泡在海上,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数据的测量和收集只是第一步,后续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科学模型,最终实现预测才是更为重要的。”朱谦老师说。

“我们的技术保障工作,本质上是赛场环境信息搜集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大赛正式开始之前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有关赛场水文情报分析和科学预测的报告,属于比赛前最基础性的工作。最终的比赛成绩最主要的都要仰仗于运动员的实力和临场发挥能力。”朱谦介绍,“就海上的帆船帆板比赛来讲,我们关注点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情,一个风,一个流。就是海面上的风速和风向变化、在同一个赛场不同位置的海水的流速和流向分布差异。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运动员参加比赛之前,把赛场的环境、水文信息掌握透彻和分析清楚。”

据悉,在正式比赛时,是不可以使用任何的监测仪器的,这就需要通过赛前一年的监测,实现比赛同期时间段的水文信息预测。“这不同于气象预报,可以预测在城市的某个方向会有气象变化,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可以预测到每50米的变化形势,但对于比赛而言,只有2-3海里的距离,是非常微观的。我们就需要在这2-3海里的距离中安放多个监测点,实现精细化测量。”

提及团队测量过程中的优势,朱谦笑称:“我们充分结合了中国人古老的智慧,根据农历而非公历,来做数据采集时段工作计划,从而掌握赛场天文潮汐流的变化规律,通过预报的比赛日程相应的农历日期和比赛前一年相应的农历日期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采集工作,我们的秘诀就在这里。”

作为一个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竞技比赛,朱谦说:“帆船帆板运动的前期监测难点太多了,风是变化无常的,我们就需要尽最大努力做到精细化、同步化的测量,我们要具体到同一个时间不同点的风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选手在启航和比赛的过程中判断对自己有利的航道。”

朱谦团队曾三次参与奥运会的技术保障工作,分别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徐莉佳就曾专程前往复旦大学,向朱谦科研团队送上写有“复旦科技显风流,奥运帆船勇夺金”的锦旗表达感谢。

在2012年8月6日举行的伦敦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帆船比赛中,徐莉佳开始时速度不及对手,但她沉着应对,借助科学的分析大胆改道,及时占领有利航线,最终反败为胜,实现了中国帆船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她在采访中也说到:“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复旦大学的科技支撑让我在比赛时心里有底。”

正是这一次的合作,使得原本对帆船运动涉猎不多的朱谦团队受到鼓舞,开启了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与水上运动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的合作,这一合作就是10年。自制的水文监测仪器历经多次改进换代,例如:最早研制的系统是基于单一GPS定位系统进行风流测量,而最新一代的仪器则采用了包括北斗在内的多频段多卫星联合定位高精度测量技术,实现了又一次性能和功能的升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