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宝钢工业园区里,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工业化设备,油气管道、大型厂房、输送履带……在这座钢铁“巨城”中,金国平坚守了27年。工厂机器日夜不停歇,他也扎根在一线现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结缘
谈起与宝钢结缘的记忆,金国平表示:“虽然宝钢是大企业,可是来宝钢做工人,没有多少人愿意。”
1994年的夏天,宝钢招聘人员来到金国平就读的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招聘技术工人。虽然招聘人员向金国平勾勒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工厂毕竟不是学校,出身于工人家庭的金国平深知父母从事工业生产工作的辛苦,心里有些犹豫。寒窗苦读十几载,真的要去做工人吗?那时候,身边的同学有留校当老师的,有下海经商的,有到小企业科室当小干部、小职员的,纷纷远离了工厂劳作的艰辛,金国平却在父母的鼓励下下定了决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练就了真本事,干什么干不出名堂来?更何况宝钢是多么大的平台,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更多的技术,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于是,年仅20岁的金国平来到了宝钢,被分配到宝钢第一座大型电炉钢厂的项目组。他做足了心理准备,准备凭自己的能力在这座大钢厂里开辟自己的天地,不曾料想,迎接他的是无数个看也看不懂的生产线装备——这些从外国进口而来的先进设备,连有的老师傅都一知半解!
刹那间,金国平明白了宝钢招聘他们这些工业学校学生的用意:时代已经变了,中国需要更多熟练驾驭先进设备的专业技术工人。
面对目不暇接的外国先进设备,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根本不够用,于是,金国平一有时间就泡在图纸资料里,连上下班班车里都能看见他埋头苦学的身影;操作设备的说明书和资料都是外语的,金国平便拼命自学外语课程。
在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后,金国平终于在大电炉建成那年掌握了电炉技术的工艺,能与外国专家熟练交流,在众多年轻员工里脱颖而出。
赞赏
“了不起啊,中国小伙子!”进宝钢仅仅2年的金国平解决了外国专家都一筹莫展的难题后,被如是夸赞道。
1996年,第一期宝钢大电炉做正式发动前的调试。在调试到连铸等离子加热系统时,进程突然中断,负责这个项目的美国专家蒂姆发现连铸等离子加热系统无法在混合气体模式下启动,可是为什么会无法启动,他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时,此项目由蒂姆所在的美国公司承包,合同上也清楚地写明了规定的调试时间,蒂姆反复检查系统也没发现问题所在,眼看距离规定的调试时间也越来越近,一时间慌了神。
此时,正在担任蒂姆助手的金国平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借来了连铸等离子加热系统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悄悄琢磨起来。蒂姆发现后,并没有期望金国平能有所建树,尽管在他眼中金国平的确虚心好学。金国平不关心这些,他思考,既然系统硬件本身没有问题,会不会是程序逻辑出了差错?
于是,金国平趁调试的空档,细致地检查、分析连铸等离子加热系统的程序。他细针密缕地查看每一行代码,对其中的逻辑进行验证,也没有发现错误。就在他思考会不会是其他地方出了问题时,一个数字跃入他的眼帘——上学时老师就强调,哪怕只差了一个小数点,结果也会天差地别。系统出了问题,会不会也跟数字有关系?顺着这个思路,他开始检查程序里每一个数字,终于发现,在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程序中,有一个数据错了一个小数点。正是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数点,导致系统进程中断。
“了不起啊,中国小伙子!”为蒂姆解决了困扰,金国平立马被闻声赶来的同事夸赞,蒂姆及其同事对这个小伙刮目相看,纷纷表示期望让金国平担任他们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