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仁在警报器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开始琢磨着生产各种应急救援产品,想办法缩短救援时间,为遇险者争取到更多的生机。
比如说,他在新闻里看到有人跳楼,而救生气垫充气不够快,就研制出充气仅需44秒的救生气垫;他看到洪水骤来,岸边人无法及时救援时,就研制出抛投准确度更高、距离更远的救生“抛投器”,可以第一时间将绳子和救生服抛送到被困者手中;看到高空火灾,就发明了滑梯式逃生滑道,被困者可以从滑道逃生;看到洪水导致车辆损失严重,就发明了不漏水的车衣,能保护车辆不被泡水……
眼下,王良仁正在研发一款防护性高、透气性好的防护口罩。“新冠疫情发生时,在网上看到李兰娟院士脱下防护服后的一张照片,因为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王良仁说,他被这张照片所感动,想到要为一线医护人员设计一款舒适性更强的口罩。
经过潜心研究,防护口罩已基本成型,特殊的结构设计让口罩的密封性更强、过滤性更好。“感觉还差一点,透明度不够高,舒适度也要再提升。”王良仁说,因为口罩主要用于疫情防护,要更加谨慎,晚一点投入市场也不要紧。
要舍得“把钱扔到水里”
搞发明不是件容易的事,让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则更困难。
“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国内非职务发明人仅有5%的专利技术能够得到转化,大部分仅停留在证书和图纸层面,真正投入生产、创造财富的凤毛麟角。”王良仁告诉记者,其原因还是投入成本过高。
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眼镜形状的橡胶物体,展示给记者看。这是一个为近视患者设计的护目镜,原理就是给眼镜加一个防护配件,使眼睛不暴露在空气里。“产品看似简单,但做出来可要花不少钱,后续还要不断投入资金调整产品的模具和材质,使其更贴合人的脸部。”在成品出来前,王良仁也无法估算耗费的时间和金钱。
不仅如此,在这款产品投入市场以前,也很难判断它的前景。“有可能受欢迎,也有可能无人问津,一般企业不会冒险买下这个专利,幸好莱恩克能支持我做一些尝试。”王良仁说,这也是他的发明创造大部分能走向市场的原因。
即便如此,资金依然是王良仁面临的最大压力,他已把创业前期靠自身积累的资金都投到了创新中。
“前期研发固然辛苦,但也是打基础的过程,要舍得‘把钱扔到水里’。”王良仁一门心思认准原始创新,扛住了发明创造中遭遇的挫折和瓶颈。经过几年潜心培育,莱恩克生产的应急救援类产品得到了行业认可,企业发展步入正轨。王良仁计划好了,下一步他将在新媒体平台做一些尝试,通过短视频传播等方式提高“救援神器”在大众层面的认知度,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