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2星

2021-03-31 11:08:43 作者: 中国成功发射

轻型复合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光电技术、微型计算机、微型机械及高精尖加工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集成化应用为卫星的轻小型化提供了技术基础。2021年1月,我国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试运行,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关键工艺环节全部由机器来替代,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

发射与回收技术方面,我国一箭多星技术、异轨多星技术不断发展,例如,长征十一号商用火箭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完成多次发射,大幅提高了卫星商业发射的效率;远征三号上面级通过与长征二号丁火箭配合使用,实现了21次自主快速轨道机动部署。

2020年12月,中国版猎鹰9号,我国首个可回收版本火箭长征八号发射成功。随着一箭多星、重型火箭和火箭回收技术的革新,卫星发射成本不断下降。

星座与编队技术方面,由于小卫星体积小、功能单一、能力有限,但可使用一箭多星技术一次性发射大量卫星,所以在星座组网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国内在规划和实施中的小卫星数量超过1000颗的规模。我国高通量卫星、星上通信计算载荷的软件化发展迅速

卫星发射方面,我国卫星发射运载实力位于世界前列,我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逐步提升。以航天发射场为例,当前全球主要航天国家已建成或在建发射场共计25个,中国有4个,数量与俄罗斯并列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国家政策推动卫星通信发展

中国高通量卫星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政策方面,十三五期间航天领域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卫星通信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契机。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十三五是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过渡的关键时期,主要从科学规划和利用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统筹推进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着力,同时集中突破低轨卫星通信、空间互联网等前沿关键技术;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卫星作为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服务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战略资源,加快加强卫星产业发展是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依托。

2015年出台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的“卫星通信以商业化模式为主,保障公益性发展需求”带动了高通量卫星快速发展,促进了卫星制造发射向商业化模式转变。

卫星国家队、民营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步开放,卫星国家队和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产业,将带动通信小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市场爆发式发展。

企业方面不仅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北京中交通信科技公司进行强强联合组建运营公司,而且在2016年7月亚太卫星、中交通信、国新(深圳)等联合发起成立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亚太星通),打造集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网络系统连接和服务于一体的卫星通信巨头。

此外,新研股份、华讯方舟、星空年代等民营企业也都提出了自己的高通量卫星计划,瞄准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庞大市场,积极参与高通量卫星系统建设,为高通量卫星产业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