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悄悄换了一下角色

2021-05-17 14:51:05 作者: 中美悄悄换了

傲慢和自私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原教旨主义。

必须承认,民主是一个好东西,这不容任何质疑。但将民主神话、绝对化,认为西方模式就是历史的终结,并强行推广到全世界,这就有点民主原教旨主义了。

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就以中东为例,过去十多年,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利比亚到埃及,多少国家陷入动荡、冲突,乃至全面内战。时至今日,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还都生活在战乱冲突中,几十万人倒在了21世纪的血泊中。

这些国家,肯定有自己的问题;但不分青红皂白,强行推广美国模式,何尝不是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巴以问题上,记得当年的巴勒斯坦总统官邸,就特意竖了一个自由女神像,但女神手里的火炬,却是倒过来的。

什么意思?嘲讽美国做事太不公正!

还有阿富汗。美国在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整整打了20年战争,以美国的硬实力、软实力,按照道理,阿富汗早就改造成一个模范国家了吧?

结果恰恰相反!

塔利班依然在山区抗争,阿富汗政局依然混乱,倒是美国在付出2000多条人命后,拍拍屁股要走人了。当年苏联突然撤军,阿富汗随后陷入惨烈的内战,类似一幕很可能发生,但美国又哪管走后洪水滔天。

没办法,邻国只能承担更多责任。我们看到,不久前中国和中亚五国在西安举行外长会,其中有关阿富汗问题共同声明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

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方案,应充分体现“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符合阿富汗实际国情和需要,并兼顾地区国家合理关切。

什么意思?

制度必须适合阿富汗国情和需要,你想想阿富汗部族社会,美国那一套,注定太不可靠。阿富汗人已经吃了太多太多苦了。

哦,还有,声明中还说:

各方将共同致力于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发挥阿富汗经济和过境运输潜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之心”伊斯坦布尔进程框架内实施具有前景的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中亚国家和阿富汗更好融入世界市场。

提到了互联互通,提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这对阿富汗和整个地区来说,还真是希望之路啊!

(三)过去几年,世界格局以及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

美国仍是世界超级大国不假,中国仍有批评者不假。但在越来越多国家眼中,中美确实在互换角色,哪怕拜登替代了特朗普,美国有时仍然是一个麻烦制造者。

美国动辄长臂管辖,实质是拒绝经济全球化,中国则在拥抱全球化。美国处处“美国第一”,其实是拒绝承担责任,中国则欢迎世界搭便车。美国宁可疫苗烂在仓库,也不愿对外伸出援手,倒是中国努力履行国际责任……

以至于不久前华春莹愤慨地引用了杜甫的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为什么这么说美国?她是这样解释的:

美方反复表示致力于增强全球民主价值观,一会表示同这个站在一起,一会又表示同那个站在一起,但能不能请美方公布一下,美国已经给哪一个国家包括它的哪一个盟友提供了多少疫苗?美国人口3.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但已抢购约26亿剂疫苗,占全球疫苗总量的四分之一。正当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获得急需疫苗时,上亿剂疫苗正闲置在美国的仓库里。美方官员还不断强调,在疫苗分配问题上应坚持“美国第一”、“美国优先”并限制疫苗原材料出口。这让人想起杜甫的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美国,做个人吧。

不是你提倡透明吗,那就公布一下数据嘛?

但美国偏不,看不惯谁就修理谁,最近对中国更是各种大棒挥舞。以至于有专家这样剖析美国:

过去几年尤其今年1月,伴随着政治劣质化和政客低质化,美国政坛给世界上演多场闹剧。如今,美国人民仍在承受痛楚:疫情蔓延已夺走50多万人生命,还有种族歧视、警察过度暴力执法、财阀狂欢与失业者的无奈等。身染重病、人老体衰的美国可以追求再次勃兴,但治病要对症下药,恢复常态靠的是自己强身健体,不能靠打压或排挤他人。

批评的对不对,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强大崛起之时,往往各方面生机勃勃,政策也自信开明;但当一个国家越来越不自信,很多问题无力解决,那没办法,自然各种甩锅抹黑,那距离衰落,反而更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