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建议三孩买房半价 三胎的政策有什么影响?

2021-08-19 09:48:15 作者: 来看看建议三

  先说房子。

  和梁建章主张三孩家庭半价买房类似,著名房地产专家董蕃教授也提出,放开三房家庭的限购。

  董教授说得对。按家庭限购房子,谁敢生孩子?等孩子长大另立家庭,谁知道房价会涨成什么样?那不是坑孩子吗?要想人们生三孩,至少要允许人们提前为孩子的未来买房。

  但是有一个关问题:如果房子不大幅度增加,三孩家庭多买了房,没有三孩的家庭就只能少买房,而这又会降低这些家庭的生育意愿。

  所以关键是:让土地供给市场化,多造房子。

  只有房子多了,才能普遍提高家庭生育意愿。

  梁建章说,上海至今还保留了1800平方公里的农田。

  在寸土寸金的地方种田,莫名其妙!

  上海人口密集,如果1800平方公里的农田全部造房子,将多出多少房子?又将释放多少新生儿?

  担心耕地安全?没关系,去农村开荒1800平方公里的农田就好了。现在农村大量田地荒芜,只要改革农村土地产权,让资本能安心投资农业,恢复1800平方公里的农田,不过是小事一件。

  美国、日本城市用地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1%和4.2%,中国城镇用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左右,何必严控建设用地?

  教育方面,中央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这里的关键,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名校多了,公平就增加了。一方面更多人能上名校,另一方面非名校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举个例子,手机多了,人们在使用手机这方面,差距就小多了。

  如果世界上只有100台手机,那你再怎么干预,也只能有100个人用手机,无论如何都公平不了。

  当世界上有100亿台手机,普通人和马化腾用的手机,就不会有太大差距。马化腾的手机比你的手机开机快1秒,声音清晰度高5%,算个啥呢?

  发展才能促进公平,这道理不难懂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部门却不懂这个道理。各地片面追求教育公平,普遍采用名校摇号等办法,这是降低名校的品牌价值。名校少了,教育不公平只会加剧,结果是适得其反。

  摇号不能给家长稳定的预期,家长每到升学季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这也会大大抑制生育意愿。

  解决之道是大力吸引市场化办学,给学校更多发展自主权,才会有更多名校涌现,如此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促进教育公平,使人们愿意生小孩。

  医疗问题也是如此。供给、效率、发展才是关键。

  总而言之,哪个领域市场化不够,哪个领域就会成为抑制生育的因素。

  过去,人们把人口视为负担的观念为何那么根深蒂固?

  因为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经济不增长,人口增长,当然是给领导添麻烦。

  上个世纪,广东曾经有一个农妇,毒杀同村多名小孩。她的理由就是:人口是负担。

  减税,增加各个领域的市场化,供给能和人口增长相适应,人们才不会把人口看成负担,才愿意多生。

  3

  要提高生育率,万万不可做大社保

  以前,人们说中国人或者东亚人特别爱生孩子。

  现在,人们发现,其实东亚人根本就不爱生孩子。不仅中国人不爱生,日本人、韩国人也不爱生。

  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推算是,如果按现在的生育率不变,韩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生育减少而消失的国家。

  这是因为东亚人的人性发生改变了吗?

  当然不是。

  是局限条件发生改变了。

  古代东亚人多生,是因为家庭养老。

  现在有了社保,老了有别人的孩子纳税来养,自然就懒得生了。

  不仅东亚,任何有社保的国家,都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社保体系负担沉重千孔百疮,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

  所以,社保听起来很美好,很多人强烈支持,但它实际上埋藏了长远的危机,只不过那些危机要几十年后才爆发。但一旦爆发,就救无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