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对诗、赋、散文作出贡献

2020-12-20 09:24:06 作者: 建安七子的文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适当重要的位置。他们与“三曹”一同,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关于诗、赋、散文的开展,都曾作出过奉献。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七子”的创造风格也具有一些一起的特色,这也便是建安文学的年代风格。这种年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构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大方,良由世积乱离。”

image.png

  诗篇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昌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呈现,标志着五言诗现已开始老练。而“七子”的优异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改变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巧。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体裁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沉。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产生之前,其写作时刻不必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开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愈加值得注重。

  辞赋

  “七子”写了很多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现已获得的成果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昌盛作出了奉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选材规模愈加扩展,体裁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减弱了曩昔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实际的功用更趋加强,直接描绘政治事件的著作有所增多;

  ③抒情颜色愈益稠密。

  关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适当高的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明了相同的定见,还特别以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排。

image.png

  散文

  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籍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其时都能别出心裁。它们的一起长处便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灌输了作者共同的气质。

  “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

  “七子”散文在方式上有逐渐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他们的一些著作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疏忽的环节。

  著作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道德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七子”的创造各有特性,各有共同的面貌。

  孔融善于奏议散文,著作体气高深。王粲诗、赋、散文声称“兼善”,其著作抒情性强。刘桢拿手诗篇,所作气势高大,风格凄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出名其时,在诗篇方面也都有必定成果。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天然流畅。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著作调和而多文采。

  “七子”的创造大体上也能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著作多反映社会骚动的实际,抒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著作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支持和自己树立功业的志向,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表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情绪。

  但是,不管前、后期,“七子”的创造都是活跃、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