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为什么古称为临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2020-12-23 12:42:30 作者: 杭州为什么古

  6、临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所,升为临安府,治地点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适当。

  7、杭县及杭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兼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地点地。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统辖。民国16年(1927)废道制,分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旧属诸县直归于省。

  杭州姓名的演化前史

image.png

  杭州在周朝曾经,归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神州,长江以南的宽广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飞行通过这儿,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这以后,白话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地图。

  秦一致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其时仍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没有构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建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端与海间隔,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侵略,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明的开展。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森林修建,也是江南最陈旧的名刹。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达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逐步开辟。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