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都选在秋后,其他几个季节分别干什么?

2021-01-01 05:31:50 作者: 古代行刑都选

  今日小编为咱们带来古代行刑为什么都选在秋后,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咱们常常会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一个情形,古人犯了罪,依照律法应当处死,但是判决他的官员并不着急处死监犯,而总是说“秋后问斩”。

  为什么古代判监犯死刑却不着急处死监犯,非要比及秋冬时节呢?秋冬时节已然可以处死监犯,那么春夏时节合适做什么呢?

  “秋后问斩”这一词最早来自于《礼记·月令》一书,书中有记载:“冷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风到的时分,白露霜降,寒蝉鸣叫,老鹰会用自己捉到的小鸟去祭天,这时分就要开端行屠戮之事,也便是可以对监犯行刑了。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秋冬行刑的工作是在《左传》中,《左传·襄公》中说:“刑以秋冬”这也为历史上最早施行秋冬行刑的时刻做出了证明。

image.png

  而关于秋冬时节行刑的精确时分,古人大都挑选在秋分之后,主要是受汉朝时大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所影响。

  董仲舒以为“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王已然是上天选定的,那么他的庆、赏、罚、刑这四种行为做法就要与四季相适应,春天举办庆典,夏日进行恩赐,秋天施行处分,冬季要行刑。

  何况秋冬是树木凋零,万物凋零的时节,标志肃杀,对监犯行刑契合六合肃杀之感,所以秋冬行刑最好不过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维遭到汉朝帝王的追捧,在汉朝构成特定的准则,在《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汉章帝下诏称:“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后来将行刑时刻改为冬初一个月的时刻,而后世也大都施行“秋后问斩”的做法大部分都是由汉朝而来。

image.png

  可为什么秋冬行刑要选在秋分之后而不是立秋呢?

  这主要是秋分的时分古代帝王要施行祭月这一活动,依据《礼记》所记载:“皇帝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朝日,夕照月,在古代祭祀日月与祭祀六合相同重要,所以在祭祀月亮活动之前,不能施行惩罚,不然祭月活动之前就大举施行血腥活动,不利于安居乐业。

  除此之外,秋分这一日也是不能杀生的,《千金月令》中就有说法:“秋分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勿处房帷,勿吊祭问疾,勿酣醉。正人当斋戒静专以自检。”不能杀生,不能叱骂部属和小孩,不能行房事,不能吊祭不能治病,当然也不能喝醉,而是应该吃斋静默和自我查看中度过。

image.png

  不过历朝历代尽管大都在这个时刻段对监犯行刑,但也大都有自己的变通之处。例如在东汉和魏时,就没有挑选在秋分之后施行刑法,而是挑选延迟到霜降和冬至之间的时节作为行刑的日子。

  唐、宋、明各代都挑选在秋分之后施行,唐代的《狱官令》中有记载:“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唐代也是比及秋分之后才能行屠戮之事,不过唐代除了时节有所忌讳之后,在单个的日子也是不能允许施行行刑的。例如正月、五月和九月为断屠月,每个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和二十九的十斋日也禁绝杀生。

image.png

  不过关于一些罪责严重的监犯,都有决不待时的决议,唐朝后期关于一些犯了严重的死罪的监犯,就选用决不待时的方法。而像律法苛刻的秦代则没有当令行刑的说法,一年四季都可以行刑。

  秋冬合适行刑,春夏也天然有合适这两个时节可以做的工作。

  春天一般分为孟春、二月和季春,也便是阴历的正月、二月和三月。

  唐代诗人鲍防的《状江南·孟春》中的“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就描写了江南孟春时节的现象,孟春时节里一般都包含立春,立春那天,君主一般都要带着大臣去城外祭祀春天,在孟春之月,皇帝还要在第一个天干辛日作为好日子祭礼昊天天主,也便是祭祀天,以祈求新的一年国家可以五谷丰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