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诰命夫人”有权力吗?“诰命夫人”是怎么册封的?

2021-01-07 17:07:55 作者: 古代的&ld

  今日小编给咱们预备了:“诰命夫人”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诰命夫人是明、清四朝遭到皇帝加封的二品以上的高官母亲亦或妻子的称谓。

  对官员的妻或母进封爵的准则源于唐朝。《新唐书·百官一》载“文武官一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

image.png

  也便是说一品官员母或妻封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母或妻封郡夫人,四品官员母或妻封郡君,五品官员母或妻封县君,勋官四品母或妻封乡君。

  当然,唐朝的封爵准则相对不是很完善,它只封爵五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关于五品以下概不可封爵之事。

  宋朝,封爵的规模被延伸至八品。《宋史·职官三》载“外内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迷人,曰安人,曰孺人”。

image.png

  在其时宰相、使相、三公、三师、王、侍中、中书令的正妻可封“国夫人”。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等二品以上且未执政(不是宰相职)官员母或妻可封“郡夫人”。尚书、御史中丞等三品以上且未执政官员母或妻可封“淑人”或“硕人”。太中大夫、中大夫等四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令人”。中散大夫、团练使等五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恭人”。朝奉大夫、奉直大夫等六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迷人”。朝奉郎、符宝郎等七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安人”。通直郎、宣议郎等八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孺人”。

  宋朝的封爵准则相关于唐朝,则显得更为的繁琐,且并没有清晰的规则哪个等第的官员能够封爵其妻或母哪个等级的称谓。能够说相对唐朝来说,宋朝的封爵准则虽相对完善,但却是很难让人搞得懂,过分繁琐,且无定制。

  直到明朝封爵准则才得到完全的完善,且也有了严厉的等级之分。

image.png

  《明史·职官一》载“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迷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即一品妻封“一品夫人”、二品妻封“夫人”、三品妻封“淑人”、四品妻封“恭人”、五品妻封“迷人”、六品妻封“安人”、七品妻封“孺人”、八品妻封“八品孺人”、九品妻封“九品孺人”。

  一起明朝不光规则每个等第的母、妻能够取得的名号,还规则封赠的次数、条件等。详细如下:

  1.“因其后代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假如她的加封是因为其后代则在封号加“太”字,如她有一个当二品官的儿子,那么假如朝廷要封爵她的时分,给她的封号便是“太夫人”。当然,假如她老公还在,那就不加“太”字。

  2.“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便是规则了每个等第能够对其家人封爵的次数。比方有个人他在七品的时分,其母或妻被封爵过一次,那么他升到五品之前就不会再有让其家人得到封爵的时机,之后他升到三品、二品、一品的时分就别离都有一次时机让其家人得到封爵或许提升。

image.png

  3.“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嫡母、继母、生母不能一起封爵。一起假如大儿子是三品官,二儿子是二品官,那么在封爵的时分优先依照二品官来封爵。

  4.“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假如封爵其母亲的时,其父的官职比其子高,那么其母就直接升一阶。如本来是四品“恭人”则升为三品“淑人”。

  5.“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假如祖先的庇荫到这一代中止了,或许某命妇的儿子被过继给其他人,那么这个命妇的封号就会被撤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