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八旗兵为何不堪一击?清军入关后八旗兵去哪里了?

2021-01-13 12:42:04 作者: 清朝后期八旗

  清朝后期八旗兵为何一触即溃?清军入关后八旗兵去哪里了?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众所周知,清朝开国靠的是八旗和绿营力气,但是在清朝入关之后,这些八旗和绿营又去了哪呢?

  其实首要分为两支力气,一支是关外八旗,另一支是江南八旗和江南绿营兵,关外八旗在关外驻守,江南八旗和绿营兵则是在江南驻守,关外的八旗兵大部分是自给自足,而江南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又怎么生计呢?

image.png

  一.江南八旗和绿营的收入来历

  清代江南八旗、绿营官兵的首要收入来历是当局发给的粮铜。以八旗驻防为例,在江宁等各驻防地,晓骑校以上、将军以下,属官员阶级,各按等第收取傣银、傣米。

  如将军每年傣银为180两,傣米90石,佐领棒银105两、傣米52石5斗,骁骑校体银60两、米30石。自雍正朝起,对将军、副都统等高级官员另增给养廉银,数额是正常薪傣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image.png

  此外,江宁驻防部分官员还具有职分田与地租银收入。据档案记载,顺治年间左翼四旗官兵初驻江宁时,“大将军巴三、侍郎额托握给四旗协领、佐领皆分了份田,防护、骁骑校、兵丁未分。大将军巴三之份田分给了这以后所补任前来之将军、副都统等。”

  《钦定八旗通志》亦云:“(顺治)四年题准:江宁驻防旗员给园地三十晌至十晌不等”,即每人分得约60-180亩地步。这批旗田当系清当局侵占所得,很可能来自于原明朝官府或勋贵的田产,但其详细方位现己无考。

  旗地步租年收入总数为3990两,详细分配情况为:“江宁将军一员,每年银八百三十两;江宁副都统二员,每员每年银二百二十两;左翼协领四员,每员每年银二百两;左翼佐领二十四员,每员每年银八十两。”

  清代,江宁驻防中具有职分田的一向仅限于左翼四旗官员,康熙时移驻江宁的右翼四旗官员并未分得土地,也一向没有地租银收入。

image.png

  二.八旗一般官兵的生计问题

  八旗、绿营官员的收入远高于众兵丁。清代的官兵生计问题,实际上首要是针对后者而言的。在八旗准则下,旗人代代从戎,由朝廷按月发给粮铜,不能从事农、工、商等工业。因为人口增长等要素,原有的定额粮晌逐步缺乏运用,兵丁阶级日益贫困化,八旗生计问题由此发生。

  八旗兵丁的兵铜俗称“赋税”,包含铜银与铜米。清代前期,江宁、京口驻防马兵每月铜银2两、晌米2石5斗,步卒每月银1两、米3斗。铜米的发放分本性、折色。江宁驻防起先为每年“支给本性十个月、折色两个月,其本性米石在于滁州、全椒等十四州县额征屯米内解支,折色每石给银七钱五分”。

image.png

  自雍正元年(1723 )起,改为正月至四月发放本性米,其他8个月发放折银。五月至十月的铜米,每石折银1两2钱,十一、十二月的铜米,每石折银7钱5分。因为米价时有动摇,一旦遇到米贵时节,这点银子入缺乏出。兵丁“或有不善谋生者,将所领四个月米石不以足食为计,当即以低价售卖,至不领米之月,复以贵价购买”,因而“劳累殊多”。

  其时,驻防兵丁十一、十二两月及闰月的铜米,每石仅折银7钱5分,少于其他月份,“多寡既未画一,且偶值市价贵重,兵丁不免窘迫”。乾隆十六年三月,初次南巡至江宁的乾隆帝公布上谕:“嗣后江宁驻防兵丁十一、十二两月并闰月折色兵米,俱着加恩,照二、三等月之例,一概给银一两二钱。”这样兵丁的生计问题才略微好转。

  不过江南八旗兵丁久享承平,逐步繁殖奢华浪费等恶习。乾隆初年,京口旗营“兵丁习尚踏实,非独饮食争奇,抑且酣于赌博,不管身家,阁知法纪”。有限的赋税收入己难以满意旗人寻求奢华日子的需求。

image.png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