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厂卫”是指哪两大机构?两个机构是如何形成“三位一体”的?

2021-01-17 02:45:40 作者: 明朝的&ld

image.png

  诏狱的牢房,防备得非常紧密,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万历野获编》卷二记载:“镇抚司狱,亦不比法司,其室卑入地,其墙厚数仞,即近邻嗥呼,悄不闻声。每市一物入内,必经数处验查,饮食之属十不能得一。又不得自举火,虽酷寒不过啖冷炙披冷衲罢了。家人辈不光不得随入,亦不许相面,惟拷问之期,得于堂下遥相望见。“监犯”一被投入“诏狱”,便无申述之处,只得受刑挨揍。刑具套计有十八种,其间以“拶”最厉害。因“诸刑俱可应故事,惟拶指则毫难假借。盖紧拶则肉虽去而骨不伤,稍宽则十指俱折矣。还有一种叫做琶的刑具,“每上百骨尽脱,汗下如雨,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

image.png

  明朝皇帝用这些酷刑来摧残官民,以便实施独裁控制。厂由宦官掌管,卫则任武将掌管,厂卫尽管体系不同,但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极为亲近。东厂的番役都是从锦衣卫选拔来的。他们的使命都是侦查全部官民,受皇帝的直接指挥。当然他们之间也会有对立,相互排挤争宠。因而,厂卫的权势也会有消长。这得看皇帝宠信谁来定,假如皇帝倾向厂,则厂权就重于卫,不然,卫就凌驾于厂上。

image.png

  但明中叶后,宦官擅权,而司礼宦官又提督东厂,所以一般来说,是厂权高于卫权,锦衣卫是依随于厂的。别的,锦衣卫使也大多是司礼监宦官的亲信私家,如王振在英宗正统时为司礼宦官,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即其私党。司礼监宦官一方面出任东厂提督;一起又派亲信担任锦衣卫使,把这两个间谍组织控制在自己手里,构成“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