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画为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笔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无骨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无骨山水画、无骨花鸟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没骨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同时也是中国画线描、工笔、没骨、写意四大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没骨画更是衔接工笔画与写意画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没骨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刘曦林先生曾以“没骨者,非无骨也,虽不钩勒然仍需从心源、依骨法用笔,以书意入画更臻上乘。没骨者重布彩写生、写心,原为花鸟画之一门一法。今之没骨画家颇多,且能将其扩及人物、山水,或又糅入泼彩甚至西画技巧,叠色漬染,妙趣无穷,个性殊异,创中国画之新途。”高度评价当代没骨画的发展。
没骨画法
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讲究精、气、神,对画的意境有很高要求,因此中国画又有许多画法,没骨画就为一例。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表现技法体系之一其他两种为水墨画技法和工笔重彩画技法。
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没骨(法)画: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这样画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孙。其实始于黄筌,徐崇嗣仅是“郊诸黄之格”而已,《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注:在中国古代粉即是色),这即“没骨画法。”
没骨画法表现形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
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没骨画的特点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