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何能完成统一中国的使命?最大限度地用“人谋”顺应了“天时”

2021-08-27 16:37:40 作者: 秦国为何能完

image.png

  嬴政继位后,铲除嫪毐,软禁太后,罢黜吕不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君进一步成为国家行政的中心。

  从以上变化轨迹来看,秦国一直在朝着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的方向前进。嬴政亲政时的秦国,中央已经建立起了以丞相为首的行政体制,在地方全力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在秦国基本上消失了,旧贵族势力在秦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这样,秦国就拥有了一套在当时最为高效的行政体制,有了一批最为精干的官吏队伍。当秦国这架战争机器全力运转时,正是这套行政体制,这批精干的官吏,为秦军提供了六国难以匹敌的后勤保障服务。

  昭王时期,荀子到了秦国后,范雎问他到了秦国有什么感想。荀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在荀子看来,秦国接近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最高境界,是诸侯国中治理得最好的国家。

  反观东方各国,它们也基本上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但由于变法的不彻底、不深刻,各国都保留了大量的旧贵族势力,对各国政权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中央集权产生了不利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为许多戏剧、电影提供了动人心弦的故事题材。但在当时,他们却是一股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势力。

  孟尝君在齐国做过很长时间的丞相,手下集中了大批门客,不仅左右了齐国的政治,而且他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放高利贷等手法在封地上盘剥百姓。赵国的平原君也是长期做赵国的丞相,在赵国政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楚国的春申君更是长期把持楚国朝政,还将李园的妹妹纳为妾,当其怀孕后又将她献给了楚王。最终,李园将春申君害死,但春申君的儿子还是登基做了楚王。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事实上,他敢窃符救赵,原因就在于他在魏国有很庞大的势力,在政治上可以和魏王分庭抗礼。

  总之,四大公子在当时是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他们门客众多,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削弱了本国君主的权威,使本国“政出多门”,大大妨碍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本国的推行和完善。

  在这种形势下,当秦国乘风破浪大步向前时,东方六国的发展脚步却慢了下来,甚至出现了倒退。因此,六国与秦国的实力差距日渐拉大,秦国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创造出了顺应天时的最好条件。

  商鞅变法后,秦国就占尽了天时的优势。而在地利上,秦国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一点。

  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是就说:“大王之国,西有汉中、巴蜀之利……南有巫山、巴蜀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范雎见秦昭王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击百万。”

  苏秦、范雎等人,都是当时的有识之士。在他们看来,秦国的地利优势是无与伦比的,但这一优势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战国初期,秦国的地利优势并不明显。

  战国七雄中,韩国最小最弱,地处四战之地,基本上无险可守,因此成了最早被灭的国家。赵国有太行天险,但上党等地区丢失后,秦军居高临下,这一优势也不再拥有。魏国在一开始有极大的优势,魏国大臣常常吹嘘自己有“山河之险”,但魏国失了人和,四面出击,得罪了太多国家,最终被齐国击败,国力一蹶不振。秦国商鞅变法后就率先攻占了魏国的河西之地,此后的魏国就再也没有地利优势,这些优势都被秦国抢走了。燕国地处北边,在北部有群山,但秦军是由南向北攻击燕国,因此,燕国也毫无地利可言。齐国和楚国的情况类似,都有不少地利优势,齐有黄河、沂蒙山等,楚国河湖密布,有长江、荆山,但都走了魏国的老路,失了人和。

  此外,由地利优势衍生出来的另一优势——经济优势,也是秦国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