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为什么会兴起文字狱?其前后共长达多少年之久?

2021-08-28 18:12:18 作者: 明初为什么会

  所谓文字狱,就是文人们在写文章时,由于不慎而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并因此受到了残酷惩罚的案件。明初朱元璋统治时期,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字狱之灾,从其残酷程度来说并不下于后来清朝康乾时期的文字狱,而这次文字狱的起因和过程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那么,明初为什么会兴起文字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初文字狱的发生,从时间上来说,开始于洪武十七年,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九年,前后长达13年之久。终洪武一朝,直接因文字而起的重大案例,不下20余件,因为文字狱遭到冤杀和株连的人不计其数。

  说到明初文字狱形成的具体原因,不能不提到朱元璋的出身,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他大兴文字狱的心理根源。因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出身贫寒的皇帝,他幼年家庭非常困难,个人经历非常坎坷,当过和尚,也做过盗匪(因为朱元璋参加过元末红巾军起义,这些农民起义者被当时的元朝统治阶级视为盗匪),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阶层。

  这些经历,使得朱元璋自幼就对当时处于社会上层、掌握文化知识的文人儒士有着很不好的印象,生怕受到他们的歧视,养成了猜忌怀疑的自卑心态。

image.png

  当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而夺天下的时候,他离不开这些文人儒士的支持,也还能够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些知识分子,但是一旦当上皇帝以后不久,朱元璋就开始表露出对这些人的不满,并用非常残酷的手段去对待那些触怒他的文人儒士。

  明初的国子学祭酒许存仁,为朱元璋争夺天下曾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就因为在讨论朱元璋称帝时,他提出要告老返乡,被朱元璋视为忤旨而借故逮捕,后来死于狱中。还有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当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以后,朱元璋下诏天下招读书人出来当官为其所用,他们却断指立誓永不当官,这就大大惹怒了朱元璋,于是下令枭没其全家,以为他人儆,借以恐吓天下的读书人。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言者有罪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人仅仅因为向朱元璋直言进谏而触怒了他,便招致杀身之祸。洪武九年就发生了这样的一起事件。当时天象发生异变,古人称为“星变”,这就要求有人来解释这一天文异象,为此,朱元璋下诏要求众大臣进行解释。

  山西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就向皇帝上了长篇大论,认为这是由于朱元璋亲政以来的措施不当引致的。他说是三个原因导致了天象的异变,第一是由于皇帝在开国后分封诸子太过侈奢,第二是由于朱元璋用刑太过频繁,第三是由于希望治理好天下的心态太急切。

image.png

  应该说,叶伯巨对朱元璋的进谏是大臣对封建帝王的有参考价值的提醒,但却引起朱元璋的猜疑,怀疑这是有意离间他的骨肉亲情,当时就要用弓箭将叶伯巨射死,在丞相的劝阻下才作罢,但最终叶伯巨未能逃过一劫,惨死于狱中。

  文字狱形成的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因为被怀疑影射朱元璋的出身寒微而惹祸的,这实际上是“莫须有”的罪名。前面曾提到,朱元璋少年时当过和尚,做过盗匪,这段经历使他当上皇帝以后十分忌讳别人提起此事,对于像“光”、“秃”、“生(僧)”、“取法(去发)”、“则(贼)”等字或谐音的字非常敏感,因为“光”、“秃”、“生(僧)”、“取法(去发)”都被视为骂他做过和尚,“则”则视为骂他做过贼。

  不过,古时的读书人写文章偏偏喜欢用文雅的文言文去曲折地表述直白的语句,不知不觉中就正好触犯了朱元璋的忌讳。《二十二史(音zhB)记》中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给朱元璋上《贺表》,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的句子,被杀;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的《谢增俸表》有“作则垂宪”一句,被处死;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至表》有“圣德作则”句,被杀;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的字样而被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