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军对垒时,到底有没有单挑这么一个环节?

2021-08-31 17:34:37 作者: 历史上两军对

  单挑的确存在过,比如三国时代,吕布单挑郭泗,孙策单挑太史慈,都是于史有据的。其他朝代,比较有名的如五代的铁枪大将王彦章,那是单挑成瘾的人物。主将被擒全军溃败也是有的,比如唐代虎牢关之战,窦建德轻骑出阵负伤被擒,十五万大军顿时崩溃,他在河北经营多年,轻徭薄赋,被认为是可以和李渊,王世充争天下者,结果一战就覆灭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单挑并不是我国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日本古代倦也有每战必先单挑的传统,先是队前出一武力超群之部将,先鸣镝,然后冲阵,和对方的先锋单挑,一般武士皆以于主公马前为荣。

  姚雪垠曾对单挑的说法批评过,写过二句诗“阵前苦斗獬豸将,旗下旁观草木兵”,三国时期,主要是步骑兵作战的年代,冲锋陷阵的是士兵和下级军官,主将处于保护地位。

  但有时为了攻坚挫锐,主将也要亲冒矢石,以激励士卒,比如孙氏三代就有这个传统,但很少造成两方主将对打的局面。

  说单挑,就是摆开阵势对垒也是不得已而为的,关羽对颜良,是突然袭击,不是阵前对打,吕布与郭汜,是事先有约定,算是个特例吧。

  事实上,历史上两军对垒基本上是没有单挑这么一个环节的,不过也有极个别的,就是项羽和孙策。当年项羽想跟刘邦来一场单挑直接定输赢,也省得双方战士再打来打去的了,当然,这个话是项羽提出来的,而刘邦自然是不答应的,除非刘邦傻了。

  隋唐时代讲求的是“出将入相”,所以那时候的男儿都希望的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时代,尚武之风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同时唐朝非常重视骑兵,而凭借骑兵的机动能力,屡屡可以冲击敌人的阵型,唐代作战经常“以轻骑扫除群雄”。

  况且还有唐太宗这样的马上皇帝,都敢冒箭矢于阵前,何况那些在尚武风气中长大的将军。尤其是这些人拥个人绝艺而扬威阵前者不在少数,例如尉迟敬德于阵中夺稍,薛仁贵以三箭镇抚天山等,皆为阵将的单挑对决立下英雄典范。

  而且唐代盛产良马,冶炼技术也非常先进,所有促进了马上格斗的不断发展。或以弓矢作中距离的对射,或用枪矛棍棒为近距离的冲锋,并备短刃随时埋身搏斗而藩帅坐阵观斗,于计量战争成败之余,亦可藉此审视部下的勇艺才具,寓战斗于娱乐的尚武意味。

  尚武之风,加上重视骑兵,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在唐代以及五代。到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不过与唐初的倾国之力供养几十万大军相比,藩镇割据者的部队人数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节度使效忠的人更少。

image.png

  而且,自唐初以来集结列阵的作战方式开始流行,如果交战双方的兵力相近,很难在战场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于是,一种在战将之间流行的对决方式蔚然成风,成为冲锋陷敌前的序幕战。

  从两方对垒列阵,然后作出邀战与迎战,再发展至彼此大军合战。比如,在五代梁晋交锋之时,梁之将帅明知晋军好战,多采持重策略,刻意回避。为了能够达到冲击敌阵的效果,李克用和李存勖手下大将周德威等人屡屡采用“挑战”的方式先于对方大将进行对决,在进行混战。

  周德威也在数十年的作战时间里,屡次在斗阵中取得胜利,为晋军最终的获胜做出贡献。当然后梁也不乏斗阵的大将,比如朱全忠魔下的王彦章、寇彦卿、葛从周和张廷寿等,都是非常善于在阵前单挑的大将。

  项羽很是生气,骂刘邦懦弱,到那时刘邦就是不为所动,反正刘邦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项羽很气刘邦的不按套路出牌,还是派大将出战,结果被刘邦安排的善射的人射死,项羽遇见刘邦这种不按套路的人真的是要气疯了,直接自己亲自出山,直视射箭的人,把射箭的世界看怂了。不过,这场单挑到底是没成。

  虽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将军如张飞、赵云等等的象征意义和领头意义很重要,他们有时候的冲锋是激励士气的做法。但其实真正的大将是不会随便把自己置于这么一个危险的境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