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处挺进的太湖隧道全景图。
太湖隧道回水后风亭照片。
晨报讯(通讯员 李佳丽 焦洋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能想象当一座鲜红色的“碧玉螺”在碧波万顷的太湖浮现的情景吗?昨天,随着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太湖隧道马山段湖中第一仓顺利回水,这一场景变为现实。因前期施工被隔断的太湖也顺利恢复湖面面积76451平方米,回水量达25万立方米。至此,作为国内在建最长水下隧道的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实现全部陆岛通道转换,进入到全新的施工阶段。
据介绍,全长10.79公里的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单孔净宽17.45米,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水下隧道。由于隧道主体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风景名胜区,加上施工水域是太湖渔民的传统养殖作业区,如何让太湖“颜值”保鲜就成为隧道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优质湖水也带来鱼虾肥的美名,所以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就一直是打造绿色太湖隧道工程的遵循。”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苏锡常南部高速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在施工组织上,隧道就采取了“四仓流水作业”模式的堰筑法施工,从岸边向湖中逐段分仓推进,减少由于围堰阻隔对区域内水的流动性的影响。
不仅如此,中交三航局还在施工过程中逢年初就实施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鳊鱼、鳙鱼、鲢鱼等鱼苗42吨,螺蛳、河蚬等底栖动物20吨,为太湖注入新生力量。随着昨日太湖隧道马山段湖中第一仓顺利回水,用于隧道通风的“碧玉螺”造型风亭首次呈现在翠林绿波之间,成为太湖水域又一新地标。
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苏锡常南部高速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周欣介绍,此次回水后,隧道将完全“藏”在湖底之下,隧道施工区域将不再与陆地衔接,进入到全新的施工阶段,形成“湖中岛”施工的场景。根据既定建设工序,预计明年年底将完成隧道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