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粉丝为“打投”雇佣一群人将牛奶瓶盖一一拆开,并将牛奶倒入沟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网友批评。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也先后发表评论,严斥浪费行为。5月4日,南京一面包店因报废“不好看”、当天没卖出的面包,被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并收到《反食品浪费法》施行后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
两种行为都是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正式实施后的市场现象,其引发的舆论热议也截然不同。在反食品浪费已有刚性法律约束的今天,相关监管部门如何依法约束浪费食品的行为?商家、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新鲜的牛奶倒入沟渠的画面触目惊心,让人心痛。面包店扔掉的“不好看”的、当天没能卖掉的面包,看起来是从顾客角度出发,但日积月累下来,也会造成食品的严重浪费。
“被我们开出《责令改正通知书》的这家面包店,每天报废的具体数量不一,但平均下来每天‘处理’掉的面包大概有五六十个。积累下来浪费的数目还是很大的。”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板桥分局杨磊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一些新鲜面包只是因为大小不合规、不好看就被扔掉,非常可惜。“《反食品浪费法》刚刚颁布并执行,目前我们还主要以宣传引导为主。约谈商家,也是想跟他们一起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能避免浪费,又能充分保障食品安全。其实食品安全与反食品浪费,并不矛盾,但需要商家们在实际经营中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那这些“不好看”的、尤其是当天没卖完的面包究竟该怎么办才好?杨磊表示,只是因大小不一就被归为“不好看”的面包,完全不影响食用。如果考虑美观因素,商家可安排将其切成小块作为试吃品免费提供给顾客。而当日未销售完的面包,也可通过打折促销,或尝试通过食品捐赠的方式,提供给一些有需要的单位或个人。监管部门也将积极帮助商家开拓捐赠渠道。此外,杨磊还提到了一种方法,“5月6日,我们对这家面包店进行了‘回头看’,发现面包店将蛋糕坯的一些边角料单独打包低价出售,十分受欢迎,没一会就卖完了。”
不只是面包店,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一些茶饮店、快餐店、经营生鲜肉类的商超都有食材利用率有待提高的现象。在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的某连锁餐饮店,餐厅经理杨琴介绍,店里为了尽量提高食材的利用率,常常会开发一些新菜品,将那些边角料的食材充分用起来,避免浪费。比如,“古法焗香芋”只取芋头中间的一部分,剩余不规则的边角料则切成小丁做配菜; 招牌菜腊味煎锅巴也会有一些边角料,饭店就把边角料做成试吃品,供客人免费取用。在雨花客厅的某连锁甜品店,记者看到,服务员切下来的芒果果肉,被整齐装好备用,但垃圾桶里丢弃的芒果核外面还剩余不少芒果肉。询问原因,商家则表示,“靠近芒果核的果肉纤维较多,万一客户投诉就得不偿失了”。但在旁边的另一家甜品店,商家通过榨取芒果汁的方式,提高了芒果可食用部分的利用率,有效减少了浪费。
5月6日晚,记者在一家面包店碰到正在购物的黄女士,她表示个人非常喜欢晚上八九点来面包店买面包,“不少面包店这个时候会打折,有的是八折,有的直接买一赠一,正好买来当第二天早饭。”她告诉记者,自己也知道有的面包店会直接扔掉当天没卖掉的面包,也能理解是为消费者考虑,但还是觉得直接扔掉太可惜了。“如果能有更好的办法,既能减少这部分的浪费又能保障食品安全,我们消费者肯定是支持的。”
“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人人有责,也是企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加大《反食品浪费法》 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商家和市民全面深入理解制止食品浪费,自觉主动弘扬节约之风,践行“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在实际经营中,广大食品经营户也应该把这一理念纳入日常经营活动中,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加入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宣传行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制止粮食浪费行为。消费者也要提高节约意识,做到“适量点餐,剩余打包”,让“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光盘行动”成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