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设置7000余张家庭照护床位,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

2021-08-31 08:41:07 作者: 江苏新设置7

  现代快报讯(记者徐苏宁)年初省政府安排的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8月30日,2021年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暨“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视频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透露了六项民生实事的进度。比如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入户评估21493户,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开工等。

  △会议现场

  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将达到每人每月803元

  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紧扣“六项民生实事”“八大行动”“七项改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批事关低收入人口和“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的惠民举措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截至7月底,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入户评估21493户,正在推进实地施工;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86家,完成改造33家;100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和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开工;100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改扩建项目已开工90个;省定城镇和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已按要求完成提标任务。”今年江苏省民政厅承担了六项民生实事,会上,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介绍了具体进度。

  其它年度目标任务也在有序推进。比如在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实施新修订的《江苏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低保制度。截至目前,11个设区市已经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提标,预计全面调整后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将达到每人每月803元,同比增长4.2%。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剩下的工作时间还有4个月,民政工作将如何开展?会上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适老化改造要坚持“一户一案一档”,不搞“一刀切”,确保改造工程真正呼应老年人实际需求,真正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满意度。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要突出标准化,提升农村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拓展居家上门、社会托养、技能培训等功能,发挥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支撑作用。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要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实现制度健全、服务专业、安全保障和运转协调的闭环管理,并与乡镇未保工作站有机衔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水平,抓紧项目工程进度,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工。

  累计为300万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

  在着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方面,新设置家庭照护床位7000余张,新增护理型床位9000余张,累计为300万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建成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8家。

  △养老服务(资料图)

  全面推广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将63.5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全省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的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623元和1980元等。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未保协调机制全覆盖。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布局和转型发展,成立78家县级未保中心,探索整合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与儿童“关爱之家”功能,建立三级关爱服务体系,相关做法被民政部推广。

  江苏还加快推进民政服务“跨省通办”。4月22日起,江苏省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现“跨省通办”。6月1日起,江苏省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同时开展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截至7月底,全省共办理结婚登记“跨省通办”1212对,省内跨区域婚姻登记8702对。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南京市建邺区、东台市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南京市溧水区、无锡市滨湖区等15个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出台婚俗改革实施方案。研制江苏省地方标准《婚姻家庭辅导室服务规范》,全省建有121个婚姻家庭辅导室。

  应对疫情发放临时生活补助1699.88万元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民政系统从严从紧、争分夺秒抓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16万多名在院老人和5万多名在院养老服务人员“零感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