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别的目标是要绕到敌后,摆出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的架势,吸引花刺子模的主力,为成吉思汗的正面进攻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哲别开始了人类军事史上的空前壮举,率军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地带——帕米尔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向卡什加尔方向迂回。
这意味着他们不但要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行军,还要接受高原反应的死亡考验。因为,在吉西列阿尔多和铁列古达巴干两个高峰之间的道口,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这个道口,海拔超过了4千米。
笔者曾经在川西体验过这个高度,尽管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车里;尽管有不错的旅店可以保证足够的休息,但我依然感到阵阵头疼。条件差得多的蒙古人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哲别对这次行军充满了信心,因为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更重要的是,他们视死如归。即便一路上不时有战友倒下,也没有人停下来。在大风雪中,他们用牛皮包住马腿,穿上双层的皮毛大衣,在两座7千多米的高山之间的冰天雪地中默默前进。
这一行军足以使汉尼拔和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动相形见绌。
哲别的军队从1218年冬季出发,经过半年的艰苦行军,于1219年夏出现在拔汗那(即费尔干纳盆地)。
突然出现的蒙古军队,让花剌子模国王穆罕默德吓了一跳,慌乱中,他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得知哲别军队的动向后,穆罕默德立即将锡尔河沿岸防线的精锐部队调向拔汗那,防范哲别的军队。
这正是成吉思汗希望他做的。哲别的军队只有5000人,却像插入花剌子模心脏的一把尖刀,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后世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
在哲别的军队成功到达指定位置之后,1219年6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从克鲁伦河畔出发,蒙古大军向西越过阿尔泰山,到达也儿的石河畔停了下来,躲避酷暑。
1219年8月,秋高气爽,成吉思汗的大军渡过伊犁河,经海押立向花剌子模挺进。由于花剌子模锡尔河防御主力已被引向拔汗那,再加上穆罕默德下令分兵把守各大城市,所以蒙古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到达锡尔河畔的讹答剌城下。
到达讹答剌城后之后,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大军再次分兵。
察合台、窝阔台率军围攻讹答剌;
术赤率师沿锡尔河而下,征毡的诸城;
塔孩率军征战别纳客忒(在塔什干以西),忽毡(今纳巴德)等城;
成吉思汗与托雷取中路,渡锡尔河,向西南横渡红沙漠直逼不花剌城。
成吉思汗的中路军进行的是一次堪比哲别的伟大行军,他们穿插的距离比任何其他军队行进的路线都要长——需要穿越三千二百公里的沙漠、山川及草原。
中路军在渺无人烟的地点渡过锡尔河,沿着至今仍无人知晓的路线,穿过了克孜勒库姆沙漠。
这个克吉尔库姆沙漠,就是传说中的“红沙漠”,宽500公里,被世人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穿越的天然障碍。为了避开这片死亡沙漠,来往中亚的商旅往往要绕道几百公里。不过这正是成吉思汗选择从那个方向进攻的原因,因为再没有比这一路线更能出乎敌人的预料了。
没有人知道这支军队在沙漠里经历了什么?他们在漫天的黄沙中、在死亡的气息里,凭借钢铁一般的意志前行,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最后,成吉思汗所率领的军队,不可思议地出现在敌方防线背后的纵深处-----阿姆河下游地区,眼前就是伊斯兰教文化中心不花剌城。
这是一个能置穆罕默德于死地的攻击点。
面对成吉思汗的天阵神兵,不花剌城几乎没有经过像样的抵抗就沦陷了。此时术赤等三路军马已经全部占领了锡尔河两岸的城市,完全切断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和旧都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城市)之间的交通。
1220年五月,蒙古五路大军(哲别的军队也已经赶到)在撒马尔罕城下会师,合围撒马尔罕。这时身处撒马尔罕的穆罕默德已被四面包围: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台、窝阔台,在东方有术赤,南方有哲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