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当时的评论家却说:庞统只算半个英雄

2020-10-15 22:28:14 作者: 卧龙、凤雏得

所以,有一个能够让他们发挥全部才能的舞台,其实比这个舞台本身的规模大小还要重要。

所以,庞统与诸葛亮其实想法是一致的,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兵微将寡的刘备,而不是此时已经人才济济的孙权。

四、初任即免

庞统投奔刘备后,并没有如诸葛亮一样,获得刘备的重视。他获得了一个“荆州从事”的虚职,实际上担任耒阳县令一职,这与之前的功曹,几乎没什么区别。

庞统因为没有找到用武之地,甚至颇为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于是整日闷闷不乐,不理政事,最后竟然被刘备免了官。

刘备为何如此轻视庞统呢?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是因为庞统貌丑,所以才对其心生厌恶。

这种说法,未免太小看刘备了。刘备此时已经闯荡江湖30余年,阅人无数,而且早已听闻“凤雏”之名,不可能犯这种“以貌取人”的低级错误。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刘备虽对庞统早有耳闻,但他潜意识里认为,荆州名士多名不副实(参照同为荆州人的马谡),他们夸夸其谈可以,但多数难堪大用。

所以,对于庞统,刘备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的,先用一个“县令”去考验考验他。结果,庞统自视甚高,没有明白刘备的用心。

五、高光时刻

庞统被免官后,更加郁闷。而诸葛亮听说此事后,又多次当着刘备的面保荐庞统,东吴的鲁肃甚至亲自修书一封,称赞庞统的才华。

刘备再次找庞统深谈,才发觉自己几乎错失了一位与诸葛亮相同档次的人才。于是,庞统一跃成为军中的二号谋士。

庞统这才得以“脱胎换骨”,发挥了自己在军事上才华。值得一提的是,在战略方面,庞统似乎比诸葛亮更加务实:赤壁之战后,三家瓜分荆州,刘备几乎不可能实现对荆州的全占,所以“隆中对”只是空想;而庞统认为刘备应迅速攻占益州,追求落袋为安,而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守荆州上,而这样做才符合当时的形势。

长期被敌人撵得东奔西逃的刘备,可能更加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与庞统其实更加心有戚戚焉。

但是,33岁的庞统在入川过程中,虽然也表现得足智多谋,可他的种种行为,也着实体现了一个年轻军师与一个老谋深算的权谋家之间的差距。

刘备比任何人都想吞下益州,可他比任何人都讲究吃相。所以,入川前,他扭捏作态,唱尽了高调;入川后,他与刘璋欢聚一堂,演技又爆棚。

对于庞统提出的种种迅速拿下益州的计策,他均予以否定。刘备首先要争取的是人心,然后才是终结刘璋及其老爸在益州长达10余年的统治。

与刘备相比,庞统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虽才思敏捷,但在权谋方面还嫩得很。

而庞统之死,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的庞统,并非被张任设伏杀死于落凤坡,而是在攻打雒城的战役中,因率军攻城而被守军射中,不幸阵亡。

一位军师,竟然亲冒箭雨指挥攻城,虽勇气可嘉,但这种行为未免太过于冒失了,这岂能是一位老成持重者的谋士所为?

傅巽当年说他是有严重缺陷的英雄,或者是未能功成却中途退出的英雄,这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