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弱者的同情,是如何遮蔽关键军事史细节的?

2020-11-11 12:52:06 作者: 司马迁对弱者

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不过其他的重要战役,比如河南地,河西等战役的相关情况,司马迁仅仅提及了各路军队将领的名称,大致人数与斩首情况,但是对于卫青是如何取胜的,和其他诸将相比其部属和战术究竟有何区别,基本上不得而知,只能通过某些旁敲侧击的材料,推测出卫霍统领的士卒可能比其他宿将更精锐,卫青对敌情的研究更全面(突袭龙城-后来还有张骞协助),霍去病手下有匈奴将领和为数不少的胡兵等等。而具体到了对漠北之战的描写中,对于关键的技术性细节缺乏描写:

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单于遂独身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

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馀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汉军的指挥链为什么没有断,而匈奴人是如何在大风中受到影响,最后两翼被汉军合围的,类似的细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强调。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对项羽临终时刻的描写中,司马迁写到了项羽如何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如何通过重新编组剩下的楚军骑兵,隐蔽自己的位置,然后趁机斩杀两员汉将的骑兵战术,颇有骑砍的即视感,但是对于其辉煌的胜利:巨鹿之战,是如何九破秦军甬道,是如何列阵杀敌的,反倒没有一场几十人的战斗着墨多: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出现类似区别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区别于左传时代的记载,司马迁没有第一手的军事经验,没有亲自体验过汉匈战争。不论《左传》的作者是谁,很明显左传的作者是有过相当多的战车作战经验的,所以他能记载战车手是如何将战死同伴的尸体在车厢中放好,如何用长戈扫击对面的敌人,如何用弓箭和敌人对射,以及祈祷不要在车战中骨折,破相,断腿,而且作者就是贵族社会的一员,他很清楚当时贵族们常见的娱乐方式,社交方式是什么,所以作为战争参与者的左传作者,能在相关的场合,大量收集到当时人对于战争的态度和经验。

而司马迁虽然没有直接的战斗经验,但是他无疑是有自己的可靠信息来源的,比如项羽之死的细节,很可能来源于参与击杀项羽的赤泉侯杨喜的后人,司马迁的女婿杨敞;而荆轲与秦王在殿上追逐的细节,很可能来源于秦朝灭亡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和目睹了事件全过程的夏无且的交游:“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所以这才有了具有真实感和场面感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