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意思是描述一个人委曲求全,发愤图强。关于这一成语典故,和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践有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率军攻击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北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国大军攻破吴国国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勾践得以灭吴称雄,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终究一位霸主。
值得注意的是,越王勾践之所以要发愤图强,是因为之前的吴国实在太强壮了,一度让越王勾践成为了阶下囚。关于春秋晚期兴起的吴国,不只打败了齐国这样的强国,还曾在柏举之战中攻破楚国国都,然后称雄华夏。那么,问题来了,春秋晚期,吴国连败齐国、楚国,为何终究被越国消除呢?
一
首要,吴国的边境,坐落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中心。吴国的国都前期坐落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坐落吴(今江苏姑苏),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壮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到达鼎盛。在春秋晚期,楚国在柏举之战中攻破楚国国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不过,如此强壮的吴国,却在春秋晚期被越国消除,究其原因,首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吴国曾经有时机消除越国,成果吴王夫差没有斩草除根,这给吴国留下了心腹大患。公元前494年(夫差二年),吴王出动悉数精兵伐越,在夫椒大北越军,总算报了姑苏失利之仇。此战,越王勾践只得带五千甲兵躲进会稽山。在此布景下,伍子胥等人就劝谏吴王夫差趁热打铁,完全消除越王勾践。
可是,吴王夫差却是妇人之仁,接受了越王勾践的求和恳求,所以从吴国撤军。而且,面临越王勾践的假意屈服,吴王夫差逐步疏忽了越国这一背面的心腹大患。在地理位置上,越国正好处在吴国的南边,假如没有完全解决越国,吴国在和北边的齐国、晋国争霸时,完全有被越国狙击的危险。因而,在笔者看来,吴王夫差抛弃了完全消除越国时机,成为其走向消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吴王夫差将重心放在和华夏大国争霸,导致后方空无,还形成战士疲乏,也是吴国被越国消除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489年(夫差七年),吴王夫差传闻齐景公身后大臣抢夺权利,新立之君幼小无势,所以发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道:现在越王勾践发愤图强,时间预备报复吴国,所以吴国不应该发兵征伐齐国,这样会给越国以待机而动。不过,吴王夫差不听,北伐齐国,在艾陵之战大破齐兵。公元前487年(夫差九年),吴国还顺势征伐了鲁国。
三
在此之后,伍子胥多次劝谏,逐步激怒了吴王夫差,所以给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对此,笔者看来,伍子胥的自杀,无疑是吴国的一大丢失,这让吴国的有识之士感到良知,导致吴国上下离心。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雄华夏。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抢夺盟主之位。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吴王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吴王夫差北上和晋国等大国会盟的时分,越王勾践狙击了吴国,抓获吴国太子友。吴人向夫差陈述失利的音讯,吴王惧怕有人走漏音讯,让会盟的诸侯听到这个音讯,所以怒斩七人于帐前。由此,关于焦虑不安的吴王夫差,匆忙赶回吴国后,又被越国打败。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愈加强壮。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北吴兵于笠泽。
终究,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由此,和吴王夫差的妇人之仁不同,越王勾践并没有给吴王夫差多少喘息之机。一年后,越国大军成功围住吴国国都。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放逐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对此,吴王夫差表明:“我老了,不能再服侍越王。我懊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境地。”所以自杀而死。在吴王夫差自杀后,越王勾践成功消除了吴国。对此,在笔者看来,吴王夫差接连多年劳师动众,和齐国、鲁国、楚国、晋国等大国比武,导致吴国将士十分疲乏,再加上吴王夫差除去伍子胥等忠良之士,更让吴国在关键时间没有人力挽狂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