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的源头,晋国的权力是怎么落入到权臣手里的?

2020-12-28 20:52:29 作者: 三家分晋的源

这让多疑的晋献公确定他们也想谋反,所以想方设法的追杀。

晋献公临终托孤,把骊姬的儿子奚齐托付给大臣荀息,晋献公身后,荀息拥立奚齐为王,成果没过几天,被太子申生的拥护者军中二把手的里克所杀。荀息又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王,没想到,又被里克刺死在王座上,里克不愧是一个真的猛士。

晋相荀息连立两位君王,两位皆被杀,荀息的老脸也挂不住了,悲愤的自杀了。

里克主谋,接连杀了两个幼主,暂时把握了国家生杀大权。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申生身后,晋国的诸大夫便大都心向重耳。里克也以为重耳是申生后的不贰人选。所以与大臣们一协商,得,就这么定了,去找回重耳拥立为王。

逃亡在外的重耳,这些年都被各种政变搞怕了,与几个心腹一协商,安全榜首,暂时不能回国内,所以婉言谢绝了,并与国君的命运暂时坐失良机。

里克很绝望,没办法,只能去找夷吾,夷吾的智囊团比较鸡贼些,协商后,觉得是个很好的时机,至于里克一帮旧臣,就选用温水煮青蛙的战略,待到适宜的时机同时根除。

夷吾继位后,不断稀释里克的军权,总算在谋士的协助下,逼的里克自杀。

夷吾的言而无信,使得朝臣不服,国人怨言,整日忧虑逃亡的重耳要挟自己的王位,没过几年又在与秦国的交兵中被俘虏,幸运回国,惶惶不安的做了十余年王位,就一命呜呼了。

夷吾仅有的儿子,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圉偷跑回了晋国,继位晋国国君。

与此同时,重耳通过长时间逃亡,也被其时的秦穆公招纳而至,秦穆公决议协助重耳回国夺权,从头树立同盟联系。

就在晋国新君继位的第二年,重耳在3000秦兵的护送下,回到晋国称王。继位一年的圉逃走,不久仍是被重耳的人所杀。

重耳继位晋国国君后,为了罗致他父亲当政时宗族成员同室操戈、危及国政的经验。他决然推出了一项变革,把晋国令郎们通通赶到国外去,让宗族之外的异姓人来辅佐他执政。

为此,他树立三军制,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间中军将为正卿,掌握晋国。

六卿实施军政合一,在内办理戎行和处理政事,在外则指挥戎行作战。并且六卿选用世袭制,他们依照“长眠次补”的准则,轮番执政,六卿出将入相,完全操纵了晋国的大权。

这样的领导机制有它的利益,便是能人辈出,使得晋国的国力无限强壮,长时间称雄诸侯列国。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有利必有弊,它的弊就在于,这样的晋国,渐渐的就变成了,国君的权利越来越小,六卿的权利越来越大。立国君、杀国君,都成了大臣们干得活。

每当国君空缺的时分(比方国君被杀或病死),这时分,找承继人去哪里找,国外找啊。

大臣们就会协商,去哪个国家?迎候哪个令郎回来继位?当然,你假如找回一个承继人,这一个自然会非常感激这位大臣,你把我立为国君,那我日后必定倚重你。

如此,新的国君还有什么做主的权利呀?自然是没有了。

它的弊还在于,导致了大臣们为了权利而堕入无休止的争斗中。

六卿最高峰的时分,由十一个氏族所操纵。待到公元前550年,十一家六卿世家斗的仅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了,尔后,六家每家占有一卿位,长时间操纵晋国的军政大权。

而这正是晋国权利旁落到大臣手里的原因,也逐步敞开了三家分晋的硝烟弥漫。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估量也不会想到,他的一纸强国力、促安稳的变革战略,终究却一差二错的葬送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