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博采三教之长,世人眼中的怪人

2020-12-28 20:09:49 作者: 姚广孝:博采

姚广孝出生于江苏姑苏一个医学世家,当地儒风盛行,在18岁时姚广孝正式剃度落发。他先后修习了法华宗、禅宗,后来又在灵应观道士门下修道,之后游历山河、访问各地名士,姚广孝能够说是一名全才,通晓儒道释三教,因而他自身也非常对立。

姚广孝在朱元璋时期就现已是一个颇具盛名的大僧,他曾想过做一个僧官,其时朱元璋每年都会请名僧到南京诵经,洪武元年时姚广孝因为患病未能赶到,洪武八年尽管赶到了却一向住在京郊的寺庙内,直到洪武十五年因为朱元璋给儿子随身配一名和尚,这便促成了姚广孝与朱棣之间的缘分。在朱允炆上台后,方针清明,非常得民意,这时候姚广孝一向鼓动朱棣起兵造反,起先朱棣忧虑这时候并不能成功,姚广孝来了一句“臣知天道,何谈民意”,这本是孟子说的,但姚广孝此刻给偷换了概念,拔高了道统,降低了血缘。能够说朱棣敢起兵造反姚广孝发挥的效果不小。

姚广孝通晓兵书,朱棣有三次严重战略决策都是由姚广孝决议的,姚广孝还知阴阳,在朱棣誓师出征时,房顶的瓦片被吹掉,世人皆说这是凶兆,但姚广孝说这是大吉兆,安稳住了军心。靖难之役后,姚广孝拒绝了朱棣让他蓄发落发的恳求,除了上朝时穿官服,平常仍是着僧袍,对皇帝恩赐的东西一概不收,这时有人就疑问了,已然不想当官为什么他不在助朱棣登基后做一名山人呢,或许他想当官,那为什么不接受朱棣的恳求落发呢?

实在原因是这样:榜首,姚广孝此举是在向皇帝标明我并无争名夺利之心,将自己置于风险之外;第二,姚广孝希望能立德,建功,立言,助朱棣登基,此为建功,后来参加《永乐大典》的编修作业,此为立言,至于立德一事是后世人说了算,也便是说这时候姚广孝尽管现已建功,但还没能立言,也就还未能完结志向,因而才以和尚的相貌持续当官;第三,佛家考究清修,要戒贪嗔痴,而姚广孝现已落发多年,这种清修的理念现已深入骨髓,不会有任何变化。

姚广孝助朱棣登基并不是想得到简简单单的物质满意,而是想要朱棣一家发自内心爱崇他,得到精神上的满意。这点从他成为明代仅有的太子少师能够看出,明宣宗便是在他的教训下一路生长的。

所以姚广孝其实是一个披着佛家外衣、用道家思维干事的儒生。晚年时的他领着朱棣给的闲差到苏湖一带赈灾,他去访问姐姐时,姐姐闭门不见,寻找故友时,故友也避之不见,只托人带了一句话。这位朱棣眼中有着不世之功的谋士却是世人眼中无法了解的佛门子弟,不知道他是否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