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刘邦杀功臣”,潜台词是什么?

2020-12-30 20:08:31 作者: 唐太宗对尉迟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所以心生慨叹,摆开宴席,台上欢欣鼓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

本来是一桩功德,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由于尉迟敬德,给这热烈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依照尉迟敬德的劳绩,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现已有人在座,尉迟敬德怒发冲冠,当着众人和皇帝的面嚷嚷起来:“前面的你有何劳绩?胆敢坐在我前面!”

尉迟敬德可谓李世民的亲信爱将,投靠李世民之后那是不遗余力,屡次救过李世民性命,更是在战场之上屡立战功,在玄武门之变上也是立下首功。所以尉迟敬德才敢仗着勋绩,在宴会上大放厥词。

任城王李道宗在旁落座,看到尉迟敬德心情激动,就像这劝说两句,别把工作搞大。尉迟敬德却不承情,他轮起拳头对着李道宗便是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这但是宴会之上,李世民就在不远处,看到尉迟敬德如此无礼,心中也是非常不悦。

李世民找了尉迟敬德,对其道:“朕见刘邦从前大举诛杀功臣,感觉刘邦过分残暴,朕想同你们同享富有,但是你身居高位却屡次违规、冒犯法纪,现在想来刘邦诛杀韩信、彭越,并非满是刘邦的差错。朝廷有法令法令,赏罚都有明文规定,不或许为了你屡次摆脱,期望你好自为之!”

李世民沉稳老到、心胸极深,哪怕心中发怒,脸上也不显现出来,但这次李世民显着是在严峻正告尉迟敬德。意思很显着,假如你再不收敛,韩信、彭越便是你的前车之鉴。这回大致便是尉迟敬德最终一次撒野,从此尉迟敬德也开端夹着尾巴做人。

那么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吵醒尉迟敬德?

一、李世民长于恩威并施

李世民看人很准,并且有极为高超的驭人之道,之所以他能成就如此霸业,是为千古一帝,跟他长于用人有很大联系。李世民不同于其他皇帝,他手下的简直都是诚心为他卖力,不管是外出征战,仍是发起政变,简直是李世民指哪打哪,从不牵丝攀藤。

尉迟敬德为唐帝国立下过大功,为此也得到应该有的位置和恩赐,这都是非有必要,首要的是李世民还要对其有屡次击打,一方面加以重用,该夸就夸,另一方面要予以警示,令其谨言慎行。

史料记载“上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讨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全国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一次,有人说尉迟敬德造反,所以李世民就找来尉迟敬德,半开打趣半仔细告知尉迟敬德,有人说你造反。尉迟敬德现已屡次领教过李世民的凶猛,他直接脱下衣服,显露身上许多伤痕,李世民看大后触目惊心,也流了不少眼泪。

以诚心换诚心,想要属下给你卖力,就要信赖对方,只要让对方感到领导的信赖,这才干到达一致。事实上,李世民的心肠仍是比较软的,尉迟敬德仗着勋绩,处处无事生非,许多状况李世民都忍了,假如换成朱元璋,尉迟敬德估量得死许多次。李世民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长于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这样才干到达最佳作用。

二、刘邦杀功臣,手法爽性,从不牵丝攀藤

刘邦这个人亦正亦邪,正事上非常慎重,但私底下贪酒好色,既能够和属下称兄道弟,翻起脸来则直接显露屠刀。刘邦比李世民要残暴不少,关于叛变者,刘邦历来不会手软。

韩信为汉朝的全国立下头功,假如不是韩信,刘邦或许还在巴蜀做他的汉王,假如没有韩信,他或许底子就打不过项羽,假如其时韩信听了蒯通的话,三分全国,那么刘邦仍是个诸侯王。

韩信叛变的时分,刘邦不在长安,萧何、吕后一起规划杀掉了韩信,而刘邦回来之后,得知韩信已死,底子毫不介意。韩信的结局是夷三族。彭越结局相同如此,全家被杀,极为惨痛。

李世民用刘邦来正告尉迟敬德,便是要尉迟敬德理解,为非作歹的结果,并且借刘邦的残暴,还能凸显出他李世民的仁慈。李世民能够和部属共患难也能够共富有,但他李世民毕竟是一国之君,该有的皇帝威严他相同也不能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