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灭巴蜀两国。
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击巴国,俘虏巴王,将巴国置于秦国的操控之下。
秦灭巴蜀之战含义极大,除了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意图,还在战略上形成对楚的侧翼围住,为进一步灭楚和一致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逝世,有两位优异的王子先后承继其王位。
一位是秦惠文王的嫡子嬴荡,史称秦武王。
秦武王尽管在位时刻不长,但也是秦国历史上不行疏忽的一位优异君主。他在位期间,力排众议,发起宜阳之战,使秦国占领华夏重镇宜阳,边境扩展到华夏,并且彻底操控了崤、函之险,为这以后秦国的东出制作了极端有利的条件。
另一位更优异,正是大名鼎鼎“超长待机”的一代雄主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将赵、魏、韩、齐、楚全“揍了一遍”,并发起长平之战,大胜赵军,使本来与秦国齐头并进的强赵一蹶不振;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完毕了周朝八百年操控。
秦昭襄王将秦国的霸业面向鼎盛,直接助力了秦始皇一统六国,假如没有秦昭襄王,秦国的一致大业不知要推延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