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发动兵变时,姜维却袖手旁观看热闹,一年后发现他真高明

2020-12-15 00:02:56 作者: 魏延发动兵变

公元234年,对刘禅而言,是蜀国前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蜀国树立之后的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年,蜀国连续发生了两件大事:榜首件事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哨逝世,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的死似乎让蜀国塌了半边天。

第二件事则是蜀国大将魏延叛乱事情。跟着五虎大将连续凋谢老去,魏延是新生代武将中挑大梁的人物,是蜀国对外战役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干将。但因为他从来与诸葛亮联系不睦,诸葛亮死前遗言中,偏偏叮咛把军中大事交由杨仪全盘掌管,魏延心中积蓄的怒火由此迸发。

杨仪的职务是丞相长史、绥军将军,不管在军中的职务、仍是实践战功、个人声威,都远逊于魏延。更为要害的是,杨仪还与魏延从来联系紧张对立尖锐,两人此前屡次发生冲突,两人势同水火。诸葛亮偏偏让杨仪担任三军统帅,成了魏延的顶头上司,难怪魏延会觉得这是成心让他穿小鞋,无怪乎他要叛乱。

魏延叛乱后,与杨仪大打出手。因为杨仪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蜀国众将布衣之交都站在杨仪一方,马超的族弟马岱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阵斩魏延。这场事情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停息。

姜维此时也在军中,并且亲身经历了魏延从叛乱到被杀的整个进程。耐人寻味的是,姜维却至始至终冷眼旁观看热闹,没有任何表明。《三国志》记载此次事情的相关阶段中,姜维忽然成了“隐身人”,既不表态也不参加。

姜维的反响为何如此令人疑问?一年后人们才发现,姜维这么做真高超。姜维之精明强干和“透过现象看实质”的眼光,令人不得不服。

蜀国大军撤回成都后,击杀魏延的两个首要人物:杨仪和马岱,全都倒了大霉。杨仪自以为立下大功,会得到刘禅重用,并且又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之一,应该顶替诸葛亮留下的方位,谁知刘禅对他冷若冰霜,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奖赏或许升官封赏。

公元235年,杨仪被刘禅捉住凭据,撤职查办,一撸究竟废为庶民,流放到偏僻的汉嘉郡,不久后在狱中死去。马岱也是在235年,最终一次带兵出征后,从此被刘禅雪藏,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中。姜维假如其时也跟着杨仪、马岱起哄,恐怕此时也饶不了他。

从杨仪和马岱的下场能够看出,刘禅对魏延被杀一事十分不满。其实明眼人早就能够看出,诸葛亮与魏延之间的对立,背面却隐藏着蜀国相权与皇权之间的一场剧烈博弈,而魏延的背面的人正是刘禅。

诸葛亮出山之后,经过其超群出众的文才武略,很快名震三国,在蜀国的方位也直线上升。具有诸葛亮这样的手下,对皇帝刘禅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有诸葛亮这样的奇才,蜀国江山稳如泰山。忧虑的是,诸葛亮日益胀大的相权,某种程度上现已对皇权构成了要挟,刘禅快成了被架空的傀儡皇帝。

刘备死前现已考虑到这一点,恐怕诸葛亮尾大不掉,特意指定李严与诸葛亮一同同为辅政大臣,想以此制衡诸葛亮,但李严不久后就被诸葛亮斗败。

刘禅当即选中了猛将魏延作为制衡诸葛亮的人选。魏延要资格有资格,要才能有才能,且与诸葛亮从来不好,正是限制诸葛亮的不贰之选。

所以刘禅一登基,就选拔魏延为都亭侯,公元230年,又封魏延为南郑侯,归于县侯,比诸葛亮的武乡侯还要高一级。并且颁发魏延与诸葛亮如出一辙的“假节”大权,魏延的实践方位,从某种程度而言现已不低于诸葛亮,制衡诸葛亮的用心现已很明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