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闪评|淮剧《首乌花开》:“情”深“味”足的扶贫攻坚题材戏

2020-10-06 23:14:32 作者: 紫金闪评|淮

【专家闪评】

作者:张永祎

婉转乡音中的乡情审美

看了来自家乡的现代淮剧《首乌花开》,确实感到耳目一新。说老实话,年少时不太懂也不理解淮剧,听起来没什么感觉,常常会以瞌睡打盹来作答,没想到今天听来这么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同样何首乌也是“口”熟能详,我们几乎是喝着何首乌粉长大的。当该剧把这两个因素交融在一起,放置到脱贫攻坚收官战的背景上,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时代旋律的恢宏气势,也激发起肺腑之中的袅袅乡情。

这出戏主线抓得很准,因为滨海何首乌早就脱颖而出、响誉远播。从何首乌种的植,到何首乌花开来演绎一段扶贫的故事,隐喻着化蛹成蝶后的浴火重生。当我们沉浸到这种久违而又十分眷念的画面中,自然就会浮想联翩,历历在目,好像回到了日思夜念的家乡,看到盈满田间的何首乌、满街的何首乌粉和何首乌片,谛听着那种亲切而自然的吆喝声,忽然之间,心有所触,心生感动!

大淤村就是家乡比较典型的乡村,发奋图强是每个村民发自内心的渴望,他们经过多重努力,一直没有找准脱贫致富的发力点。随着第一书记于思禾的到来,“我临来之前多询访,查询资料几大筐”,不仅掌握了实情,而且认准了方向,“精准扶贫更是会布局”,提出切合实际的规模种植何首乌的方案。乡民的反应,有反对的、有迟疑的、有观望的,该剧也没有回避这样的矛盾,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激起一阵阵绚烂夺目的浪花。透过展示扶贫书记“四处碰壁不放弃,屡撞南墙志不移”以及“遇坡爬坡遇坎过坎,遇沟跨沟遇滩涉",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初心牢记、矢志不渝、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时刻都把让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期盼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干在脚下,放在心里。

《首乌花开》有亲情、友情、爱情,但最终都融入到为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人间大情。当有些乡亲问于思禾带来多少钱或多少物品时,她回答“重要有颗心”“带来一腔情”,也正是靠这一腔的工作热情,她滤掉人们的浮躁,涤净阴霾,以情动人,用情感人,化解何大爷心头的顽疾,化解老书记心中的芥蒂,“一片挚诚,用情感召,春风吹融雪霜消”“终换来乡亲们同种何首乌人心齐”。

《首乌花开》也是一支关于年轻人的奋斗赞歌。于思禾初到大淤村,“房屋破旧苔痕现,霉气沉沉透苦咸”“方知使命重如山”,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携手乡亲共同奋战,脱贫致富换新颜”,诸如此类的年轻人还有春苗、吴望有等,都主动担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担负起发展家乡的使命,可谓“我的青春我作主”,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真抓实干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他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没有资金我去贷,没有种子我来办,没有专家我来请,于思禾还自掏腰包买保险,为集体攻克阵前“碉堡”而奋不顾身,还有春苗、吴望有等用“集中打靶”的方式,凝心聚力,冒风雨,堵缺口,国内国外,线上线下,既扶贫又扶志更扶智,仿佛清风扑面,让人沉醉,令人仰慕,个个都是顶呱呱!

《首乌花开》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首乌就是富贵花”的涵义。随着订单的纷至沓来,“家家都是甜蜜门,户户都是发达门,道道都是兴旺门,扇扇都是逐梦门”,整个何首乌产业已经形成产、制、销一条龙,打出品牌满天红,吹响号角再出发。在催人奋进的小康路上,《首乌花开》让我们实现了一次身临其境般的对家乡发展的深情凝望!

【观众闪评】

作者:闻静

淮剧《首乌花开》以艺术化的手法呈现了一幅幅极富乡土气息的生产生活场景,淮剧唱腔刚柔并济,唱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最后一幕“第一书记”于思禾大段以“门”结尾的排比句唱段极其考验唱功。本剧剧情亦诙谐幽默,平实真挚,是一次非常轻松愉快的观剧体验。

图片由交汇点记者王诗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