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打开“水科学”走向世界的大门

2020-10-13 21:21:21 作者: 星光|中国科

做老师不能只做“摆渡人”

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也是薛禹群对学生的要求。他似乎总是更“偏爱”那些善于动脑筋,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坚持正确方向走到底的学生。他认为有潜质的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要把眼光放在更广阔的课外知识上。吴吉春就是薛禹群看上的“大胆学生”。 “没有薛老师,就没有我今天。”吴吉春说,“一开始我并不想读研究生,想毕业工作,态度非常坚决。薛老师就经常到宿舍敲门,非常耐心地动员我,不厌其烦。”最终,吴吉春选择了考研,师从薛禹群,并且没有辜负薛禹群的厚望,现在,他已是南京大学水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 “如果做科学家、工程师,你会在工作中得到很大的满足,每克服一点困难做出一点工作来,你会觉得有奔头的那种满足感是很强的。”薛禹群把对科学的热爱,就这样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和子女。而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已经是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的就有80余人,有些已成为所在学科的带头人。 薛禹群上课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着时代变化。“水文地质中的课程,百分之九十我都教授过。教课方式要跟着时代走。”薛禹群回忆说,“解放以前基本都是板书,因为我这个课程公式很多,所以尤其需要板书;我从美国回来还引进了幻灯片,我自己还买了幻灯机;到后来有了PPT就自己制作PPT。上课形式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 变化的是教学形式,不变的是薛禹群在教职岗位的坚守。薛禹群一直叮嘱学生,专业不要搞得太窄。“做老师不能只做‘摆渡人’,以为把学生护送到对岸就完成任务了。”薛禹群说,培养学生就像种树,不能天天“浇水”,否则会使他们产生依赖性,要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水源”,把根扎深,这样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好科研。这样一位学术巨擘,60多年孜孜不倦,用高瞻远瞩的目光,带领着我国的“水文与水资源”研究向前进发。

个人简介

薛禹群,1931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动力学家。现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议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刊物顾问。 薛禹群院士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在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数值模拟等领域的研究独树一帜。其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我国海水入侵的特点、规律和机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创立了三维海水入侵模型。薛禹群院士还长期致力于地面沉降的研究,构建了国内外首个面积达一万七千平方千米的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地面沉降模型,为地面沉降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近年来又发展了混合有限元法,大大提高计算地下水渗流速度的精度。这些方法为我国水资源评价、水位预报、地下水污染预测提供了先进方法和手段。

薛禹群院士著述甚丰,其中《地下水动力学》自1979年问世以来一直作为全国通用教材。此外,还出版《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水文地质学的数值法》、《海水入侵咸淡水界面运移规律研究》、《地下水数值模拟》等著作。所著《水文地质学的数值法》一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30多篇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SCI收录、8篇被EI收录。有关成果曾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教委)一、二等奖。

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素材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