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如果将屋顶光伏系统与储能电池结合,还可通过调节使得自用率升至60—80%。对于德国用户而言,相比较于将光伏电量返还电网,自发自用抵消用电量更具吸引力,因此随着光伏系统自发自用增多、余电上网减少,配电网改造投入也随之降低。
实现2050年建筑碳中和
BIPV获青睐
根据欧盟的建筑法案“2010/31/EU”,从2021年起,欧盟成员国每处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碳排放标准。为此,德国提出,要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PV),以期到2050年实现建筑碳中和的目标。
据统计,德国的BIPV建设的技术潜力达1.4TWp。然而,当前BIPV技术还没有规模化投入使用,整体处于灯塔项目建设及商业模式探索的进程中。
谈起在规模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何继江分析称:“首先是行业与法规的衔接还有待完善,由此增加的规划阶段的工作量需要简化。其次由于BIPV受制于个性化小批量生产,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使得成本高居不下。另外,BIPV建设与建筑本身功能和美学之间需要实现平衡和优化。”
他举例道,位于德国南部巴符州的小镇Stühlinger市政厅就是集美学和碳减排为一体的BIPV典型样本。该行政大楼的净建筑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公共净零能耗大楼,大楼所需用电完全自给自足。
Stühlinger小镇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市政厅大楼
这幢大楼通过在建筑立面安装透明光伏板用于发电,在屋顶安装光伏模块和光伏集热器,用于提供电能和热能,同时配套安装地下水热泵确保所需冷热供应,此外还安装了具有热量回收的通风系统等。
“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在2018年运营的第一年中,使得Stühlinger市政厅大楼几乎达到了零碳排放的能源目标,并得到了权威机构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的认证。”何继江告诉记者。
何继江指出,虽然在德国,光伏补贴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从长期看,德国始终辅之以灵活而高效的政策,从而使得德国光伏产业在应对下一轮挑战时更为从容。这无疑为光伏产业前景更加广阔的中国提供了决策参考。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