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窗口期

2020-10-14 12:02:16 作者: 上海电气:抓

深化科技创新驱动

结构之变来自持续增长的科技投入。多年来,上海电气研发投入率保持在3.4%以上。2020年,集团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研费用投入同比增长21%,其中新产业、新业务研发投入占比较上年提高6%,预研开发投入占比提高11%。

依靠自主创新,集团研制出全球首台功率最大的RUV湿绕组核主泵,成为国际唯一的三代反应堆核蒸汽供应系统全设备供应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优势产业技术领先地位;在医疗新产业,方舱CT和车载CT实现产品化,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进入临床试用阶段,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分别进入注册证优先审批和注册审批阶段。

加速产业全球化布局

上海电气深入贯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目前已在长三角区域布局4个研发中心,建成10个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了50%产业配套,与将近40个地级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立足长三角,放眼全球化,上海电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全球化以及人才、市场、销售、采购、服务的本地化,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12家境外企业和机构,境外销售占比20%以上,海外员工近5000人。目前,“走出去”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市场重心由“国内”向“海外”转变。能源领域海外工程新接订单连续两年突破300亿元,超过国内。二是市场领域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拓展。海外工程“走进”阿联酋、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希腊等众多发达国家,不断拓展全球高端能源新市场。三是资源配置从“中国国内为主”向“全球化和当地化”转变。迪拜光热项目的技术合作方来自美国和西班牙,设计合作方来自西班牙,熔盐供方来自智利,部分装备来自德国、比利时等。

在疫情全球蔓延趋势下,集团党政领导多次与远在美国、德国、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十多个国家的海外员工视频连线,了解他们防疫和工作生活情况。通过“视频调度”对56个业务单元的境外分支机构、13000名海外工作人员加强防疫指导,压实各级防疫责任。同时积极调动国内资源,确保口罩、消毒液等防疫必备物资的海外供给,优先保障海外工地、驻外机构物资需求。

“最艰辛的工作让我们干!最危急的时候让我们上!”这是各企业党员们说得最多的话。在抗击疫情艰难时期、在复工复产重要阶段,上海电气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员公开亮诺、设立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责任区等方式,组织起了一支支关键时候冲得上、顶得住的队伍。

今年上海电气经营受到疫情的巨大影响,但正是从“四史”汲取的艰苦奋斗精神,推动集团上下坚定信念,坚持“全年目标不下降、全年指标不下降、全年经济运行与发展质量不下降”的发展目标,肩负起国有企业在国家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

站在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的蓝图前,临港自贸区、长三角经济带、全球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已构架起无可比拟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新基建、大健康大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已勾勒出前景可期的产业版图。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上海电气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追求,初心不变,创造不止。

注:本文中涉及的海立电器、医疗装备、自仪公司,均为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下属业务,非上市公司业务。

2020年6月8日,国内首台8兆瓦海上风机在汕头智能基地运用”黑启动“技术发出第一度电

深层次改革下释放 新动力

正如上海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和管理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就是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竞争”。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面对集团转型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稳固坚实的人才根基是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

近年来,在市国资委的关心指导下,上海电气牢牢抓住新一轮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契机,以机制改革为重点,激发动力活力,以体制改革为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能级,全力推动脱胎换骨式改变和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