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询问
认真核对
“您好,我们是人口普查员……”胸前戴着普查员证件,脸上挂着微笑,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普查员和指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云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需动员全省25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直接访问1400多万住户,登记4800多万人口的信息。他们每天都一趟一趟地行走在住户之间,要敲开无数家门,一支笔、一张表、一部手机成为他们的标配。他们早出晚归,只为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普查资料,有效地完成好此次人口普查任务。玉溪一位老普查员为了摸清一民房“家底”前后跑了13趟、找人要打“时间差”……昨日,本报记者跟随几位人口普查员,记录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
钟文静
50岁 昆明市西山区人口普查指导员
前期摸底核对信息
后期普查登记省时
2日,西山区秋苑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钟文静又带着人口普查小组去入户做登记了。“喂,祝师傅吗?请给我开一下门!”接近下午1点,钟文静他们敲开了千禧龙庭2单元1楼祝师傅家的门。
中午12点57分,钟文静一行进入祝师傅家,他们刚吃完午饭,简单收拾后,在饭桌上腾出一块地方给调查员填表。“身份证、户口册,把有的先拿来登记。”钟文静说,通过前期摸底,他们觉得户口本上的信息最齐全,身份证信息,学历信息,是否已婚等一目了然。当然,也有的户口本上的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是一代身份证的,这就需在填报时仔细核对。祝女士说,她不住在这里,这房子是她哥哥的,但哥哥去老挝已经四五年了,一年也就回来四五次。
登记时,普查员一人口读身份信息,一人填写纸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还有一人在手机上专用的App里输入相应信息。基本上口读完毕,书面和手机上的录入就都结束了。手机上录入的住户信息,需要住户核对后在手机上签字确认。在问及房屋面积时,并不会要求业主提供房屋产权证书。祝女士说,这套房子有124平方米,3个卧室。所有信息登记完时,刚好下午1点04分。
下午1点06分,普查队员进入同一单元3楼欧师傅家,所有登记的信息和流程和在祝师傅家都一样,只是因为欧师傅家只有两个人,速度更快,只花了3分钟,到晚上11点09分就全部登记完成。欧女士说,她家这套房屋的面积为120平方米。这和祝师傅家相差了4平方米。同一个单元,同样的户型,面积怎会如此相差?会不会导致填报数据误差?钟文静说,这只是当面询问,最终数据还会和物管等进行核实。
普查入户登记,一户人家如果是两三个人的,最多5分钟就能完成。如果遇到有七八个人的,就要10多分钟。还有些小区的面积比较复杂,比如梁源小区,一梯4户,1号房和4号房的面积是一种面积, 2号房和3号房又是另外一种面积,登记的时间和过程就稍微长一些。
陈德福
68岁 玉溪市红塔区人口普查员
为摸清一幢出租房“家底” 前后跑了13趟
穿上红马甲,戴上黄帽子,脖子上挂着普查员证,拿着登记用的手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启动以来,这些成了68岁的普查员陈德福的“标配”。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和搭档冯竹华穿梭在这里的院落楼栋,为这10年一次的“大国点名”忙碌着。
普查工作启动以来,玉溪市红塔区右所社区被划分为86个普查小区,第45普查小区是陈德福和冯竹华的“责任小区”,每天早上8点,两人便会准时在新兴农贸市场侧门汇合,开始他们的普查工作。
陈德福已经连续参加了3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算得上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普查员”。连续3次的普查,让陈德福亲眼见证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普查也从以前的纸质填报升级到了手机填报。平时喜欢上网、玩快手、刷抖音,这让他很快适应了这一技术的变革。10月10日培训后,陈德福当天就掌握了手机填报的所有步骤,次日便和搭档一起奔赴“责任小区”进行摸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