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智能互联一网化, 实现中心监护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互联

2020-11-11 13:23:57 作者: 浙江省人民医

01案例概要

近几年, 院内临床信息系统和移动医疗应用使得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但是各科室护士大部分使用的还是传统HIS系统中的护理模块——基于传统HIS系统的护理信息化系统。护士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录入和打印。特别是临床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基本上是靠繁琐的手工设置来实现。护士在为患者佩戴监护仪后, 要在监护仪与中心监护站上分别输入患者信息才能完成监护仪设备与患者信息的关联, 实现监护仪到中心监护站的数据传递。而要在护理文书中记录体征数据,则只能以手工抄转录方式完成。患者信息“张冠李戴”, 病历记录错误等问题偶有发生。我们尝试建立一个基于全院中心监护系统架构下中心监护系统与移动护理深度集成的方案,目的是解决上述HIT的“副作用“,减轻医护的工作负担,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患者安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02 服务对象

本方案适用对象:全院医生、 护士

03 覆盖范围

3.1 覆盖人员:全院医生、 护士

3.2 覆盖范围:全病区、 院内及院外

04 建设内容

4.1 方案难点

4.1.1 医院的监护设备数量庞大, 信息系统对单台监护仪采集数据就需要和监护仪数量一样多的数据接口。实际使用中监护仪数量根据患者需求而定,使用量50-100%甚至超过100%的情况都有,如果按照监护仪的最大数量来开放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接口,数量大,费用高,维护麻烦,但使用率却不高。这是信息资源的浪费。

4.1.2 对于监护仪与床位固定安装的 ICU 及手术室,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科室床号作为数据标识采集数据。只要科室床号信息正确,患者身份信息和患者数据即可一一对应。但是普通病房的监护仪按需在不同床位间调配。每次监测前,护士需要在监护仪上输入床号,操作繁琐,容易出错甚至忘记。一旦出错会导致患者数据丢失或被错误记录,且不易发现,缺乏闭环核对机制。护士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书写、转抄、核对护理记录,还不得不将患者监护数据抄在纸上再手工输入到护理信息系统中。护士成了数据的搬运工。

4.2 设计思路

构建全院中心监护网络,任意一台监护仪连入全院中心监护网络,自动上线,无需护士手动设置,全院监护设备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向信息系统发送数据,不论监护仪使用多少,都只有一个接口,没有任何资源浪费。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系统,将两者深度集成,实现床旁三查七对电子化,在床旁将监护仪和患者绑定,确保自动采集正确有效的数据。

4.3 设计方案

4.3.1 全院中心监护一体化

部署全院中央站,全院所有监护仪在全院中央站上集中上线,根据科室信息分配到每个科室自己的工作站上,医护人员在科室内只看到本科室的监护仪并能对监护仪进行双向控制。全院监护数据都在机房的全院中央站上,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信息系统交换数据,解决了数据接口资源浪费问题。

4.3.2 全院监护网络与信息系统深度集成

通过全院中心监护网络和信息系统深度集成,以病历号是患者唯一标识,设备号作为监护仪的唯一标识。护士使用PDA扫描获取病历号与设备号,并将二者发送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识别病历号,将患者身份信息和设备号一起发送监护系统,监护系统识别设备号,最后将患者身份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监护仪,实现患者信息与监护仪设备的对应绑定。

4.3.3 患者体征实时监控方案

传统的中心监护系统虽然可以让医护人员对多位患者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但数据显示地点仅限于病区的护士站。为了让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患者的实时情况,我们在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在医护人员移动工作APP中嵌入远程监护系统插件,实现医护人员不用到床旁也能及时了解病情,及时给予治疗,提升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诊疗效率。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系统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响应速度,快速处理危险情况,提高救治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