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损伤是院外心脏骤停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心脏骤停患者心跳停了,心脏没有供血功能,大脑等全身重要脏器也会出现明显缺血缺氧,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个患者有过四次除颤,呼吸心跳骤停可能有10分钟,缺氧缺血很厉害,尽早选择亚低温治疗,能尽可能保护已经受损缺氧的脑组织。”王长亮医生解释。
11月1日晚上9点左右,医护人员为阿修戴上冰帽,让他躺在冰毯上,开始实行“亚低温”治疗,根据最新文献指南,阿修的体温被严格控制在34℃至36℃。
重症医护团队24小时守在阿修床头,严密监测他的各项生命体征和各个脏器的功能情况。
阿修清醒了!
经过24小时的“亚低温”治疗,医护团队准备唤醒这个年轻人,复温的过程要慢,每小时的恢复体温精准控制在0.25℃—0.5℃。
11月3日上午9点,“亚低温”治疗结束,医护团队开始唤醒阿修。当阿修有了微弱的动作,慢慢睁开眼睛,和医护人员对上眼神后,在场所有的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们都激动不已。
阿修清醒后的三天里,每天间断地出现了烦躁不配合、胡言乱语的脑损伤表现,持续时间多则半天,少则一两个小时。在监护病房医护团队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阿修的脑损伤症状逐渐消失,心脏损伤指标降低至正常,肾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11月9日,完全清醒的阿修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转到心内科CCU病房进一步查因治疗。从11月1日心脏骤停昏迷不醒到11月9日转出ICU病房,短短8天,医护人员为阿修创造了生命奇迹。
老俞推着儿子阿修回病房 记者 金晶 摄
“患者能恢复得这么好,得益于两点,一是地铁工作人员和120急救医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AED除颤,为他争取了黄金急救时间,二是邵逸夫医院多学科联合诊治为患者的恢复保驾护航。”王长亮医生感慨。
进一步评估心源性猝死原因
为后续治疗和减少复发
做准备
“11月2日飞到杭州,进到ICU看到儿子全身插满管子,昏迷不醒,没想到这么短时间他就完全清醒,有记忆,能认出我们,就跟做梦一样。”老俞感慨。
阿修住进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心内科病房后,专家团队为他安排了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系列检查,排查阿修心律失常的原因,神经内科也将进一步检测阿修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最近一次心超提示,阿修心肌致密化不全,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心肌没有发育好,呈现蜂窝样,久而久之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或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患者这次心脏骤停是不是和心肌致密化不全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排查。”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心内科林建伟副主任医师提道,“在询问病史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患者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这可能也是诱发疾病的原因。”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像23岁的阿修一样幸运。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猝死,其中60%以上的心脏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心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国内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外急救有效率低于2%,大众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
近三年杭州主城区 平均每年发生心搏骤停约1000例 经院前急救 复苏成功的概率约为7%
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孙宝云介绍,据统计,在杭州主城区范围,最近三年平均每年发生心搏骤停1000例左右,经院前急救,最终患者在被送达医院之前恢复自助循环,即复苏成功的概率在7%左右。
“从这个数据看,较之全国范围院前急救成功率平均不到2%来说,杭州虽然可以说做得还不错,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心搏骤停高达20%-30%的院前复苏成功率,我们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与四方面因素相关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极其关键
孙宝云提到,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通常与四方面因素有关: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体系当中专业急救队伍的稳定性、公众的急救知识普及率高低、人员密集区域AED的设置是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