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上海熊猫血俱乐部”:我们不希望被当作救命恩人

2020-11-17 10:40:25 作者: 隐秘的“上海

蔡静丽和赵勤是“熊猫血”群主最元老的成员之一,2008年最开始组建这个“群”的时候,仅有5个人。

赵勤是从贴吧上找到“同类伙伴”的,2007年,她怀孕时得知了自己的血型,因为这个原因,她也受到了医院的各种特殊待遇,像对待“珍稀动物”一样保护她,从此之后,她就对自己的血型非常好奇,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稀有血型”的信息,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一条贴吧的帖子,发帖人说自己也是稀有血型,并且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赵勤二话没说就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加上了QQ,天性外向的赵勤也很快跟对方变成了朋友。

蔡静丽和赵勤不一样,她比起赵勤更加内敛谨慎一些,虽然通过网络和赵勤一帮人成为了网友,但是说到要“网友见面”时,蔡静丽还是有些不放心,

要是这些人是骗子怎么办?会不会被人拐卖呀?”

可是,蔡静丽也很好奇,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稀有血型”的同类人,因为自己的血型,时常也会担心遇到意外,也会困惑于自己血型的特别。

最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蔡静丽喊上了一个朋友,陪她赴约这场“网友聚会”。

“见到他们,真的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蔡静丽形容当时网友会面的感觉,有一种莫名的连接感和熟悉感,一群陌生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家乡,但因为共同的“特殊”走到了一起,“觉得我们好有缘分,几千人才有一个这样的稀有血型,我们居然能凑到一起,一下子就聊起来了” 。

接上头之后,大家一聊,发现“熊猫血”女生在怀孕时,都容易遇上无法备血的问题,赵勤提议,不如成立一个“熊猫血”联盟,召集更多的“同类人”进群,遇上需要备血、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群里的朋友们可以相互帮助。

说干就干,几个小伙伴开始在各大平台上发帖,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慢慢地,从10人到100人,再到400、500.....队伍一天天在壮大,从原来的QQ群变成了现在的微信群,群友们更是从原来的网友变成了每年几聚的线下好友。

“爱让我们走到一起,救别人也是救自己。”这句话现在成了“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的座右铭。

群成员从网友变成家人

“2014年献血救蔡先生的是小吕、小陈、小王,我们三天就筹够了1万cc的A型RH阴性血......”

“那次给非洲一位病人输血的是小刘和小林,我都还记得的......”

赵勤的记性特别好,群里500多人,她说自己只要是见过的,都能把名字、样子还有事件对上号,她还专门有个小本子用来记录群里成员每次的献血“事迹”。

“大家都说勤姐认真负责,所以我们都推选她当群主呀。”一位群友说。

因为赵勤的负责,群里的成员都很“认”她,只要是赵勤召集的献血信息,大家几乎都是即刻响应,没有犹豫,遇上情况紧急的时候,赵勤也会“点对点”地直接打电话过去:

我比较厚脸皮的,知道大家不忍心拒绝我,男生我都让他们献400cc的。”

说起赵勤的这份“厚脸皮”和“亲切感”,刘玉琴是深有感触。

她是从2013年加入“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的,也是通过一次义务献血,意外得知自己的血型,当时在深圳工作的她也加入了类似群组。

来上海后,她便通过QQ的搜索功能找到了赵勤她们。刚刚进群两天,就遇上了一次急需用血的紧急救助活动,刘玉琴很意外,自己居然会接到赵勤的电话:“才刚进群两天,就让我去献血,好像有点像骗子。”

但刘玉琴又很担心,赵勤说的是真的,要是自己不去,需要用血的人得有多困难啊。

赵勤说,刘玉琴的顾虑,其实大家都会有,“所以我都会约在血液中心或者医院这些地方,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正规的。”

赵勤直言,经常也会遇到被拒绝的情况,她非常体谅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女生,容易遇上生理期和备孕期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