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交医保被拒收现金,技术不能把人民币和人民挡在门外

2020-11-24 17:58:05 作者: 老人交医保被

文| 徐媛

近日,网络视频显示,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到村代收点交医保,却被现场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对此,宜昌市医保局回应称,这反映了“当地最基层的村一级社区工作人员办事不够灵活,图简单”,目前正在和当地医保部门、宣传部门一起调查处置。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公共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视频中基层工作人员拒收现金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无论手机支付多么方便,“无现金社会”多么大势所趋,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不应该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对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一句冷冰冰的 “不收现金”将老人挡了回去。被拒后的老人神情落寞,满脸无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其强烈的受挫感,视频外的围观者尚且看得心疼不已。让人颇感讽刺的是,现场柜台后边的墙上,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不知老太太当场看到这几个大字会作何感想。

因为不会手机支付,她不仅难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想必还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被歧视感和被抛弃感。在对方眼里看来轻而易举的一个操作,在她那儿,就像隔着一座大山一样无法跨越。升级的技术,服务了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他们是省事了,方便了,“先进”了,却将她这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狠狠地拒之门外。

实际上工作人员并不是没有想过帮老人代办,因为老人没带身份证件,无法代办。也就是说,代办可以,现金则不可以收。而医保局则回应称,老人的心酸遭遇,是因为社区人员“处事不够灵活,图简单”。到底是工作人员不懂变通,还是制度拒绝现金的刚性约束导致的?恐怕还是后者。

很多地方的网友表示,在农村无法用现金帮父母缴纳医保,代收点表示他们那没有现金管理能力,所谓多元化的支付手段成了无现金支付。这也就是说,在技术一路的高歌猛进中,缴费制度的设计一开始就没有将老龄群体的需求考虑在内,没有给他们预留传统的渠道和窗口,导致底下人员照章办事,缺乏温度。

或许政策制定者不是有意将老人排除在外,他们设想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和循循善诱,可以引导老人完成智能方面的操作。但没有想到的是,技术的更迭,是让流程更顺畅了,管理更便捷了,却越来越扼杀基层服务的灵活性和人性化。这边老人因为不会手机支付被拒,那边一位94岁的老人为激活社保,在银行被抱起来进行人脸识别,体面尽失,尊严受损;还有老人因为不会展示健康码被赶下公交车,有的老人因为医院不能现场挂号而发出悲怆的呼喊。

湖北一位94岁的老太太被抱起来完成人脸识别, 艰难地完成了社保卡激活。

这些事迹都说明了,技术的先进并不能自动带来服务水平的提升,反而助长人对技术的依赖和对效率的追逐,助长懒政和不作为之风。如果制度一开始不为老人预留人工服务的绿色通道,公共服务不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手段和有针对性的服务,他们难免会被规则边缘化,被技术刁难,被冷漠的工作人员羞辱,成为科技时代的弃儿。

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老人没有接触过网络。由于生理、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老人适应数字化的生活较为不便。无论是银行、医院,还是政府各个部门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庞大群体的诉求。数字化不是去老人化,数字时代的“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止于标语和口号,更不能只顾着服务自己,只顾着一时的方便和高效,而让落后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技术门槛面前乱撞,尊严在地上摩擦。技术应该让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一部分人活得狼狈,社会温情不再,人性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