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开辟高速公路 当代愚公杨新民让天堑变通途

2020-11-26 04:39:58 作者: 太行山下开辟

来源:河南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 实习生 杜淑慧 文/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几千年前,面对家门口的大山,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率领子孙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了“天神”,将山移走了。

而现实中没有“天神”,太行山下、王屋山旁却开辟了一条60余公里的高速公路,至此天堑变通途。

“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廉政建设,现在都是董事长终身负责制,只有我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面,才能带领大家建成百年品质工程!”

同事说他是“路痴”,爱人说他是“路”的丈夫,女儿说“路”才是他的孩子。

为实现济洛西高速年底通车目标,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他吃住在项目工地,连续奋战6个多月,直至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他才被同事和爱人强拉着去医院检查。

“我一定要见到这条高速建成通车的日子!”虽然经过几次大的治疗,他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仍然心心念念着项目建设。

无论是同事还是家人都喜欢称他为老杨,他,就是现任河南省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民。

他坚信:往前走,就能蹚出路,修好路

杨新民,1963年出生于河南商丘虞城,家中弟兄三个,他是老大。贫困的农家生活,砺就了他坚韧、踏实、勤奋的品格。1985年7月,从河南省交通学校公路桥梁专业毕业后,老杨来到了商丘地区公路总段从事道路建设,从此,便与修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杨特别热爱修路这一行。在他早年的印象中,从省会郑州到商丘,从商丘到工作地,需要不断地换乘大巴,有些地方道路崎岖泥泞,甚至要下车推车前行。路不通,百姓出行困难;路不通,山里田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群众生活更难。作为农民的儿子,老杨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修筑出惠民利民的致富路,修筑出富民强国的幸福路!

为了提升自我,老杨在职期间攻读了同济大学道路专业,不仅对道路桥梁的修建技术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而且政治素养、眼界视野、管理水平也得到全面提高。2004年,在组织的安排下,老杨走马上任参与洛阳西南环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作为项目副总经理,他长期驻扎在工地一线,不分白昼黑夜,带领技术人员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建设任务。这是老杨交通生涯中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从此开启了挑战自我,修建高难度公路的梦想之旅。

之后,老杨先后参与了大广高速公路安阳段、南阳市宛坪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更加丰富的修路和管理经验。2013年4月,老杨被任命为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负责济(源)阳(城)、济(源)洛(阳)西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尤其是济阳高速公路,被誉为当时最难修的一条跨省界高速!不足20公里的公路,桥隧比高达80%,需建设10座隧道,隧道单洞总长度超过24公里;特大桥、大桥11座,其中虎岭河大桥是当时全省在建高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山区特大桥。

面对巍巍屹立的太行、王屋山时,老杨脑海里涌现的就是老愚公率子孙开山挖石的场景。老杨清晰地知道,他和同事们也要和愚公移山一样去面对。

当时有不少的同事老友都知道工程的艰难,老伴也劝说:“杨新民呀,都一把年纪的人了,别那么拼”。 老杨却说:“我的梦想就是修更多的路,建更快捷的高速路。现在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了,我怎会放弃呢?”

就是为了这个自称难得的“机会”, 老杨带领技术骨干直接到项目一线进行前期勘测,山野小径、沟壑坎坷留下了老杨的身影,审图定案、施工进场、设备跟进、技术瓶颈……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摆在了老杨的案头。 “遇到困难不可怕,怕的是后退当逃兵!跟困难斗,我们只要往前走,就能蹚出路,修好路!” 老杨总是直面困难。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