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数百位学术咱们、文明名人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范畴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一起见证这一尖端文明盛典。百岁翻译权威许渊冲、闻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明传承的出色人士,中华文明促进会、我国文明书院等组织,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戴教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等项目取得全球华人国学传达奖。24部学术作品获全球华人国学效果奖。本届国学大典增设的国学新秀奖则由10位优异青年学者同享荣誉。而最受注目的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则被颁发两位享誉海内外的闻名学者:许倬云与陈来。
我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言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承受凤凰网文明独家专访
我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言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在颁奖典礼现场承受了凤凰网文明的独家采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明:李会长,您好,首要十分感谢您来到国学大典的颁奖典礼,您所代表的我国辞书学会,是第四届国学大典新添加的学术支撑组织代表。您怎样知道国学大典以及您对添加这个学术支撑组织怎样看?
李宇明:十分感谢。我国辞书学会虽然是本年新添加进来的,其实在此之前,辞书学会的会员以各式各样的身份都在参加辞书大典的作业。辞书是一项文明的收拾、传承工程,人们经过辞书来了解人类常识体系,传承文明,其间当然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国学的传承。所以,辞书学会的作业很大一部分和国学大典所倡议的精力是共同的。本年是咱们以学会的名义正式参加学术支撑组织,也是把咱们曩昔以个人身份的会员力气整合起来,更好地支撑国学大典的作业。当然咱们也感谢组委会可以给咱们辞书学会供给这样的时机。经过这样一个活动,咱们也是经过学术的力气来支撑国学的传承,支撑国学的研讨,特别是要经过辞书,把国学传承给下一代,传达到全国际。
凤凰网文明:十分感谢李会长,咱们都知道,本年十分特别,是庚子年,也是疫情十分严峻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全球局势仍然严峻,国际格式正在产生杂乱改变之际,您以为中华传统文明中的哪些思维或许理念仍然有重要价值?请您从古代经典中提炼出几个值得咱们考虑的关键词或许一两句话。
李宇明:新冠疫情迸发,到今日还没有完毕。现在有些人现已用“后疫情年代”来表述今日的各式各样的活动,我觉得还为时尚早。新冠疫情迸发之后,从整个国际抗击的状况来看,咱们我国做的是比较好的,实际上不光是我国,受中华文明影响的亚洲地区,在疫情防控方面都做得不错。乃至海外的华人团体,他们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做得不错。这就要调查文明的要素了。中华文明可以几千年传承不停,仍然在咱们身上起效果,比方“天人和合”“乐于助人”“以和为贵”的理念等。
一个很重要的外在体现便是戴口罩,我国人以为戴口罩不只可以防止疾病的传入,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但在西方,戴口罩就有很大的问题,实际上明显文明差异。这次中华文明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效果,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效果。咱们应该酷爱它、爱惜它、传承它,让它在咱们现代日子中发挥应该发挥、可以发挥的效果。
凤凰网文明: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题是十六个字——“问候国学、承继立异、文明互鉴、重建文雅”。对此,您怎样看?
李宇明:我觉得这十六个字,道出了对待国学的情绪,对待中华文明的情绪。国学不是化石,国学更需求传承,它应该是活的。这种传承不仅仅在书斋中,也不仅仅在庙堂上,更重要的是在日子里。它应该成为群众的一种日子方式、一种日子习惯、一种精力支柱。国学要在一代代人的承继中不断立异。一起还要看到,国学也不完满是我国的,前史上它对东亚产生过许多影响,对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及我国周边的其他地区产生过较大影响。后来,国学也传到西方,成为“汉学”或“我国学”,对人类政治、经济、哲学、文明都产生许多影响。国学是我国的,也是国际的,文明互鉴、相互影响。所以,这十六个字,论述的便是咱们在新时期对待国学的情绪,也是咱们应该持有的国学精力。特别是最终四个字耐人寻味,叫“重建文雅”。也便是说,由于今日科技的开展,时刻和空间都在被抽暇,互联网成为咱们首要的一个日子园地。文明的传承问题是全国际都遇到的问题,人们考虑文明还有没有效果,考虑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究竟是谁?考虑咱们来到这个世上做什么?这些考虑实际上既有身份认同的问题,也有对传统文明的考虑。“重建文雅”便是期望让咱们的传统文明在今日可以持续发挥效果。当然,也不可以仅是坚守自己的传统,还需求向人类学习,把全人类最优异的东西学过来。容纳、兼容、吸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异传统,所以说起文明、说起传统,它不是一个保存概念,其实质是怎样可以在传统根底上去开展、去立异、去习惯新年代的概念。中华文明不只归于咱们巨大的先人,更归于咱们今人,更归于咱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