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不是假大空,要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在张琴看来,好的思政课还必须讲到学生心坎里去。她注重深挖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唤回学生最朴质的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在讲授戊戌变法运动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时,她既深情讲述了谭嗣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铮铮铁骨,又展现了他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普通人的似水柔情。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学生,有的学生甚至眼泛泪花。
当记者问道她如何做到这一点时,张琴微笑着说:“没有什么窍门,更多的是启发。”据张琴讲述,她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体验等形式,关注学生的日常情感体验,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记忆能力和感同身受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用想象的、带有诗意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生活,唤醒、激活他们潜藏的诗性意识和诗意情怀,使他们对现实保持一种新鲜活泼的感情体验、一种诗意的精神状态,去探索未知世界与生命意义的真谛。
已经毕业的学生冯加根深有感触地说:“她的课具备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素材,从两会焦点到优秀影视热剧,从民生难题到春晚小品,从优秀文化传统故事到革命先辈事迹,很是吸引人。在她的课里,我们学到的不单单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力做火苗 让思政课光辉越发闪亮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提及张琴老师,更多的评价是:“教研室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是一名女神级教师。”“张老师在我们教研室很活跃,像一颗火苗,感染并引领着我们教研室的每一个人。”教研室主任程单剑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开设于2005年,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无论是纲要课程建设,还是教研室各项工作,张琴老师都给予了一以贯之的全力支持。作为教研室的骨干,她积极参与到大纲制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件创制、专题研讨、试卷命题等各个环节,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修改斟酌,直到符合教学要求。
在纲要教研室里,张琴老师还是一名科研达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她始终坚持科研反补教学。近年来,她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和市厅级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论探索》、《政治与法律》、《江苏高教》、《求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北方论丛》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多篇成果获得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做好自身教学科研的同时,她还“点燃”了更多的思政课教师。王红艳便是其中的一位。在张琴老师的指导下,王红艳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还获批了省社科基金项目。“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张老师都给予我们青年教师倾心指导。她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据了解,青年教师刘巍、解军、秦蕾等在张琴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张琴说:“我的理想目标就是做新时代最好的思政课教师。虽然离‘最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是我的追求和信仰。”在张琴老师看来,思政课蕴含“大学问”,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功力”,用一辈子上好一门思政课,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让思政课光芒越发耀眼闪亮。
(李博澜 仲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