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毁万亩防护林换种葡萄 媒体:鼠目寸光将贻害

2021-01-24 13:59:18 作者: 敦煌毁万亩防

甘肃的阳关林场,作为敦煌最终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经过数十年尽力,在2000年已造林2万余亩,有“全国沙区林场建造模范”的美誉。但是,现在的阳关林场因“剃光头”式采伐,林地面积已缺乏5000亩,取而代之的是1.3万亩的葡萄园。虽然带来了高额商业利益,却也让绿地再次退化成沙漠。

“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全社会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造的今日,关于生态环境维护有着重要意义的防护林遭受大规划的人为损坏,这样的现实让大众很难承受乃至让人愤恨,这也是发生在甘肃的这起毁林事情敏捷引发重视的原因。

此次曝出被损坏的阳关林场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位置。材料显现,阳关林场是敦煌的榜首道、也是最终一道防沙阻沙的绿色屏障,被称为西锁沙龙、东保绿地的生命线。经过几代人植树造林的尽力,当地改变了穷山恶水的相貌,在环境恶劣的沙漠前沿建成了长约5公里宽2公里的防护林带,改变了人随沙走的相貌。此次防护林被毁,将之称为“生态灾难”一点也不为过。

据媒体宣布,当地把棘手伸向防护林,背面仍是一个“利”字在作怪。《甘肃林业》杂志早前宣布的题为《荒漠变绿地——敦煌市阳关林场阻沙东移写实》文章介绍,“为改进林场员工的经济收入和积储林木管护资金……决议走‘以果养林,以林护果’的可继续展开路子”。在此布景下,葡萄培养逐步展开为林场的支柱工业,并构成了继续十余年对防护林的人为损坏,而这种以经济林木、果树替代防护林、天然森林的做法,毫无疑问是涸泽而渔的短视行为。

在一些人看来,培养葡萄和培养林木都是种树,从天空来看都是展开绿色,两种行为之间没有大的差异。但必需要指出,防护林在防沙固沙、水源修养、防风等方面有着葡萄树不行比较的优势,培养葡萄不只生态效益非常有限,乃至还会糟蹋本已非常严峻的水资源,构成新的生态问题,“人退沙进”的悲惨剧将会再次演出。采伐天然林、防沙林培养速生树、经济作物现已在多地构成了严峻的生态结果,生态被损坏的局势绝不能再次在敦煌演出。

生态维护红线的本质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任何企图以献身生态环境交换眼前展开利益的行为都是对这条红线、底线的冲击。现在,甘肃省市两级部分现已介入了事情的处理,希望当地能够用厚实的查询、严厉的处理再次向全社会清晰,任何故献身环境交换眼前利益的行为都是没有大局观的短视之举。

另据报导:

为了种葡萄,维护敦煌的防护林被采伐?甘肃火速建立查询组

作为我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敦煌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口,也是我国的前史文化名城。

作为一座坐落在沙漠与戈壁中的城市,敦煌经常遭到沙尘暴的侵扰。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总面积排名第六、流动性排名榜首的库姆塔格沙漠,一向要挟着敦煌赖以生存的绿地。

而近来,有媒体报导,一座维护着敦煌的公营林场,居然在近十余年来继续遭受大面积“剃光头”式采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

防护林场遭大面积采伐?

据《经济参考报》报导,从前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公营敦煌阳关林场(简称阳关林场),遭到很多采伐,而被采伐的防护林地悉数用来培养耗水量大、需频频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

阳关林场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借林地开发建造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抢占生态林地乃至有悉数替代之势。

1月20日,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敦煌发布称:有媒体反映我市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遭采伐破坏问题。对报导反映状况,敦煌市高度重视,迅即建立作业专班,就相关问题依法依规展开查询,并及时发布有关状况。

敦煌毁万亩防护林换种葡萄 媒体:目光短浅将贻害

据我国甘肃网,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清晰指示,并立即建立由副省长刘长根带队的查询组,于20日下午赶赴敦煌市阳关林场,对照媒体反映的问题,会同酒泉市和敦煌市全面展开查询核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