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 时尚 | 叶国威:岁月依依

2021-02-22 18:02:52 作者: 七夕会 时尚

滴答滴答的钟摆声,秒秒分分在客厅回旋。每小时的报时,或在卧房、或在厨房,都不自觉地依声静静数着一、二、三……想知道是几点钟了,现在这一座80年的老钟,是家中仅有无时无刻不发出动静的古玩,也为终年安静无声的家增添了不少气愤。

钟面上在长短针轴的左右两旁有两个上弦孔洞,哪一个是上时分的,哪一个是上报时的,要上几圈的发条最恰当?怎样调整才干够正确的报时?怎么校准时钟的快慢?这些我本一窍不通,后来通过渐渐探索和细心实验后,才发现各改变10圈最理想,因这种松紧最不伤发条,又能够工作一星期。

80年的上发条老时钟

时钟的快慢,则全在于钟摆左右回旋的速度,若时钟越走越快,就要把钟摆的圆盘向下降,假如越走越慢,圆盘便要往上调整,不论往上往下,都要一点一点调整调查,方能调整出准确的时刻。更重要的是时钟要水平笔直挂放在墙上,左右钟摆才干分秒不乱。这其实和做人相同,立身于世,为人处事的情绪不行有所偏颇。

老挂钟师柯师傅是台北有名的古玩机械钟修补师傅,他早年是进口德国落地大钟的,客人买了,时钟出现问题,却找不到专业修补的人,柯师傅只好边卖时钟边研讨修补,多年后技能精进了,但落地时钟的生意不好做,成果他其时为售后服务而学得的修补技能,反而成了他往后营生的专业技能。

一天我那个时钟的发条松了,拿给柯师傅修补,柯师傅拆开钟耐心肠逐个查看,更换了一些老化的零件,时钟便妙手回春。柯师傅对我说:“机械时钟的运作原理很简单,这座80多年的时钟已修补好,只需好好珍惜,发条不要上太紧,这样就可再用上百年。”

生年不满百,但物就不相同,保存妥当,天然能千百年不坏。但电器化的东西就不太必定,一旦零件或配件不出产,坏了找不到代替的,那电器就只能永久退休。

这十多年来的科技进步得很快,以手机的功用最全面:通话、照相、地图、听音乐、玩电动游戏等,导致许多工业都因此而式微。从玻璃底片进步到是非、五颜六色胶卷也通过绵长的年月,现在人手一机,不需任何技能,随意拍,不用锱铢必较拍了几张,存放在硬盘里更不用冲洗成相片。现在胶卷也停产了,年青一点的人恐怕从没听过或见过12张、24张、36张一筒的胶卷。

玻璃底片,胶卷和老相机

在我小时候,存钱买一部随身听,并买几盒陈百强、林子祥、张国荣的流行歌曲卡带,手拿着或系在腰间,走在外头,都觉得跟上年代节奏。后来的黑胶唱机、CDplay、MP3,现在这些都掉队了。上一年为一台30多年前的黑胶唱机装备喇叭插头,走了台北光华商场一大圈,最终在一间老店的旮旯里找到仅存的四个,就全数买下。而在我家中某个旮旯还积叠着三台已找不到人修补的箱型留声机,记住最上层的一台,曾上紧过发条,放上一片78转李香兰的《夜来香》,播给周梦蝶先生听过,现在老诗人逝去多年,留声机也不能滚动多年了。

作者保藏的卡带

因为功用强大与便当,智能型手机的运用已极为遍及,有些当地如没有它,就不能付款,准饿肚子。而家用电话座机,也逐年逐月地被人们刊出。我一向在想,家中墙上那一只历经90年沧桑年月的拨盘式电话,有一天会如当年的拷机一般,在一夕之间停用,再没有线路,不能拨接,沦为一个装修。

家中拨盘式电话

唉!年月依依,在千变万化的人与物里,一切都不得不跟着滴答滴答的钟摆声行进行进……(叶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