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田雨阳 实习生 张祥 蒋统通讯员陈新刚)连日来,方城籍好人李立新在北京冰河救人的英雄事迹,在其家乡南阳市方城县引起热烈反响。家乡人民纷纷对其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进行点赞,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立新今年57岁,是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退休军人。1994年,他曾因见义勇为身受重伤,落下六级伤残,被空军总医院授予三等功。
2021年2月25日上午10时许,在北京市海淀区昆玉河,一位山东籍女子不慎落入2米多深的冰河中,正在附近散步的李立新奋不顾身地跳入冰河中奋力营救,将女子救上岸后,他又拨打电话让附近的医院抢救,最终使女子脱离生命危险。其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温暖京城,树立了方城籍在外人员的良好形象,被誉为当代京城“活雷锋”。
“听到李立新京城见义勇为救人的消息,我感到很高兴,他为家乡争了光。”李立新的小学老师、73岁的方城县二郎庙镇史庄村退休教师田文运告诉记者,“李立新小学入学后,一年级后半期就加入了少先队,一至五年级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在学校时,他学习刻苦,没有恁多话,从来不给别的同学找事,同学们之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上前劝解,很让老师省心。”
田文运讲述,李立新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其家庭良好的家风家教分不开。其父亲当时是史庄4队的队长,为人热心肠;其母亲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别人,从来没与人斗过嘴。这些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传承给了李立新,而且还在其心田中扎下了根。看到别人有危险,他一定会上前去营救,绝不是一时的冲动。
“上高中的时候,李立新为人就非常仗义。我从微信上看到其救人的消息后,就打电话问他,‘立新,你也是快奔六十的人了,又是六级伤残,还下河救人?’他回答道,‘当时没想恁多,就想着一个生命落水了,咱得下去救。’”李立新的高中同学李国红告诉记者,“他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我真是很钦佩,还像其高中时候那样乐于助人。”
李立新的妹妹、方城一高教师李杰告诉记者:“俺哥参军以后,我当时在高中上学,当时哥哥津贴一个月仅3元,他将津贴夹在信封里寄给我作为生活费。他还到书店为我买学习资料,将报纸上对学习有帮助的文章寄给我。俺哥对父母也非常孝顺,逢年过节回来,还给父母洗脚、剪指甲。”
二郎庙镇史庄村村民张恒说:“李立新俺俩同村,上学的时候,他经常帮助困难的同学。参军到部队后,不管是亲戚、邻居、老乡到北京找他,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忙。他每次从部队回来,总要到村里孤寡老人、贫困户家里去看看,送些药品和生活用品。他这次在北京冰河舍己救人,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冲动,他看见后一定会这样做的。我要为他点赞,他为咱河南人争了光,为南阳人争了光,为方城人争了光。”
方城县教体局干部陈运长告诉记者:“李立新平时热爱学习、读书、看报,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他牢记百善孝为先,父母健在时,他将二老接到北京住,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半载,直到父母思乡心情迫切时才送回。母亲年老患脑梗痴呆时,他轻声轻语,一直微笑陪伴,精心照料。他对弟弟妹妹小时候关爱有加,上学过河沟时,他亲自搀扶着弟弟妹妹。参军后,他经常写信给弟弟妹妹,鼓励他们勤学上进。在部队这所熔炉里,他带着农民的朴实、真诚和勤劳,进一步锻炼提升自己,1983年入伍第一年便被评为团里先进个人。他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其所在的部队曾设有‘经济开发办事处’,他在办事处工作时时刻告诫自己,不该拿的一分不拿,超过底线的事坚决不做。在联系业务时,有人曾给其送‘山地车’等便速车,他坚决拒收。”
李立新在部队时的战友、方城老乡孟军告诉记者:“我与李立新是1983年同一年兵,在新兵连训练时,俺俩在一起吃住两个月,他比我年龄大,像大哥哥一样关心照顾我。当时我刚到部队想家,适应部队生活能力差,他就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安心在部队服役,争取早日立功,向家乡报喜。他乐于助人,帮人打饭、洗衣服,还打扫厕所卫生。1994年,他就在部队见义勇为。这次其冰河救人见义勇为,我感到他这样做很正常,遇到这种事,他一定会这样做的。他一直是我们战友们学习的榜样,我为他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